中國電商為何開始告別低價?反內捲時代來了:經濟差 再便宜也沒用
中國電商之王拼多多用低價掀起中國電商「內卷」大戰,惡性競爭下,各方皆輸,市場被迫重新洗牌。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文/史書華;圖片/Getty Images】
中國低價電商之王「拼多多」,沒料到有天會登上社會版面。
「我們已經被拉到極限、已經快崩盤了!」50歲的老陳,在拼多多的海外平臺Temu上經營女裝服飾超過5年,7月底,他第一次成爲「抗議」份子,跑到拼多多的總部樓下,高喊平臺任由消費者退貨、機制不公,商家快經營不下去。
「看着好了,電商上的商戶倒閉會變得很正常,可能倒閉潮發生在年底或明年!」老陳激動地說。
至少有破百位像老陳一樣的商戶,7月底連着3、4天,趕到拼多多總部門口呼喊抗議,還因此登上中國公民維權事件簿。
這羣業者的不滿,只是中國電商大轉彎的預告。沒有人料到,不用等美國總統候選人川普對付中國的免稅小包裹,向全球輸出通貨緊縮的中國電商平臺跟業者,竟然已快承受不起大賣便宜貨,「低價」正在迅速大退潮。
促銷血戰,618購物節銷售額首次負成長
時間倒回兩個月前。
6月中,中國第二大購物節618登場,中國四大電商玩家拼多多、淘寶、京東、抖音,無不打出低價行銷,用「滿減」、「百億補貼」或「超級紅包」的手法,強勢吸引顧客上門。
京東員工甚至一度對外透露,創辦人劉強東人當時還在中東,竟越洋緊急更改目標,急把宣傳口號從「又好又便宜」 轉成 「又便宜又好」,硬是要把「便宜」往前挪。
各家如此下重本,當成績單一揭曉,外界無不驚呼今年竟是場「血戰」:據第三方業者星圖數據統計,綜合電商平臺和直播平臺的銷售額僅達7428億,比去年少了快一成,也是16年來,第一次出現負成長。
在618購物節結束後的1個月內,原來年初還高喊低價好的四大電商玩家,最近竟輪流宣佈,下半年不再把「價格力」列爲頭號目標。
如此快速轉彎,發生了什麼事?
中國內需恐比預期更差,再便宜也沒用
618購物節衰退的啓示是,電商終於醒悟到,用低價搏市場,成果仍如此慘烈,中國經濟不振,再便宜都無用。
「問題不是夠不夠低價,而是消費停住了,」長期觀察中國電商發展的艾新銳創業顧問執行長江進元觀察。
疫情時,中國人均消費支出占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例不斷下探,最糟時只剩65.9%。疫後緩步復甦,但仍沒有回到疫情前的水準。
再攤開中國最新7月份的採購經理人指數(PMI),仍處於減縮的榮枯線之下,其中的內需訂單指數,甚至繼續下跌0.3個百分點,超過整體訂單的下滑幅度。
「中國經濟可能比外界預期還要更差,」江進元看到中國電商這幾個月的表現,如此判斷。
除了總體經濟面,平臺策略轉彎的背後,更有平臺和商家的市場考量。
平臺學亞馬遜「僅退款」,商家狂被退貨
同時在淘寶、拼多多和抖音電商上賣女裝的小劉,接受採訪時秀出他的管理後臺,滿滿的都是退貨通知。「一個『僅退款』功能,害死多少人(商戶),」操着廣東口音的小劉,忿忿不平。
小劉的惡夢,從3年前開始。
2021年,拼多多學習美國亞馬遜,在中國首創「僅退款」的售後功能,當消費者下單後,不管有沒有收到貨,都能向平臺申請「僅退款」,若商家48小時內沒處理,平臺會默認退款。
這從美國學來的招式,沒想到因此助攻拼多多在中國電商圈中殺出一條血路。
眼看拼多多在市場坐大,抖音電商、淘寶、京東也輪番推出相似的功能,但沒想到,這一招竟在中國市場養出了不一樣的消費市場。
過去一年,在中國網路上充斥各種教學,手把手教你如何利用「僅退款」機制,變相買到「零元商品」,這羣人,更被網友戲稱爲鑽研漏洞的「羊毛黨」。
等於說,平臺用「僅退款」奪了市場,但卻苦了開店的商家。業界甚至預估,中國電商平臺的服裝品類退貨率已超過五成,直播電商平臺的服裝退貨率甚至超過七成,等於有大半的營業額,都被退款退掉了,佔比之大,一度引起官媒《人民日報》的報導關注。
「買家不斷退、不斷增加我們中間成本,我只好提供成本更低、品質再次一檔的商品。買家再退,我們再退一檔……,用戶最後到底買到什麼?他們還會回到平臺買嗎?這不是大家都輸嗎?」小劉很坦白,圍繞着「低價」長出的生態系,就是如此醜陋。
廣州成衣城 (王建棟攝)
「利用人性做生意,而不是指引行業健康發展,」曾擔任多家電商平臺顧問的白雲(化名)重話批評,「爲了爭奪用戶,都在玩興奮劑!」
這可是北京沒想過的結局。喊了多年的「消費升級」,最終竟走向低價大戰,「卷」死了業者。
市場洗牌,走向有品質的低價
但顯然,經過618一役、加上拼多多的抗議事件,平臺到商家,都看到止損的必要。
除了平臺調整說辭,不再主攻價格戰,江進元觀察,低價市場能在中國壯大,主要是服飾或小商品的製造業者跳過中間商,直接進駐平臺;但他發現,有愈來愈多的成衣品牌商戶,也開始進駐以低價市場起家的拼多多,「中國玩不起低價了嗎?不是,是有品質的低價,要開始攪動市場了。」
「每個時代,都有洗牌,」加入抗議的老陳,對自己店鋪未來的存續,很有自覺,「但希望這次洗出來是更有公信力的平臺跟商戶,而不是讓我們沒意義地被卷死。」
【延伸閱讀】
施振榮、郭臺銘也瘋長壽 70歲還能活得像40歲,如何搶賺三大逆齡商機?
直擊臺積德國廠|「歐積電」比美國廠順利?獨家進入「臺積靠山」英飛凌大本營
「白天練球、晚上讀企管」李洋:不被前輩看好,只能咬着牙
【更多內容請見《天下雜誌》805期;訂天下雜誌電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