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白酒出海,萬億茅臺打樣
撰文丨丁凝
國內經濟增速換擋,中企出海成爲熱點。
製造與消費兩大優勢產業,首當其衝。隨着酒水行業進入新一輪調整期,酒企出海尋找增量的訴求,更爲迫切。
貴州茅臺規劃,到2035年成爲一家國際化公司;五糧液將“國際市場”列爲今年重點目標;汾酒明確,“打造全球影響力”是階段性目標。
4月2日,貴州茅臺發佈2024年業績報告,年總營收1741.44億元,達成15%的年度增長目標;淨利潤862.28億元,同比增長15.38%。
其中,海外市場銷售收入51.89億元,同比增長19.27%,大幅加速。
這家市值2萬億的龍頭企業,正從渠道、產品和文化多方面發力,爲白酒出海提供鮮明的茅臺樣本。
龍頭出海
到海外去,正從中企的“選擇題”變爲“必答題”。
艾媒諮詢發佈的《2023-2024年中國企業出海發展研究白皮書》顯示,分別有29.5%、39.4%的大、中型企業已實施出海戰略,28.9%的小型企業有出海計劃。
中國品牌如何贏得世界?是民族品牌共同面對的題幹。
各大酒企在國際市場刷起“存在感”,對外交流活動和品牌營銷先行。貴州茅臺、五糧液等中國白酒“上桌”達沃斯,汾酒亮相阿聯酋華僑華人春晚,瀘州老窖的國窖1573牽手澳網。
以產區爲名,酒企也抱團講述產品起源故事。2024年,由貴州省商務廳主辦的“黔酒全球行”走進韓國、日本、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貴州茅臺領銜,習酒、珍酒、國臺等代表亮相。
這也側面印證,中國白酒出海的內生邏輯已發生變化:不再滿足於早期簡單粗放的出口賣酒模式,向着更加組織化、品牌化、精細化的方向演進。
中國酒類品牌的出海,達到平均速度之上。
2024年11月,中國貿促會研究院院長趙萍表示,前三季度,中國酒類出口額同比增速,高於同期外貿出口總額的增速。
官方數據顯示,2024年,白酒作爲我國出口酒第一大品類,全年出口額達9.7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0億元,同比增長20.4%。
這當中,貴州茅臺一家就貢獻過半。
據貴州茅臺2024年報,去年,其海外營收首次突破50億元關口,佔總收入比例爲3.04%,出口銷量超過2112噸,創歷史新高。
其中,高附加值茅臺酒的銷量突破100噸,同比增長超40%;醬香系列酒銷量達到150噸,同比增長30%。
發揮龍頭作用,貴州茅臺的成績單呈現了出口產品結構不斷優化、供需格局更加協調、國際市場銷售質量顯著提升的趨勢。
有業內人士分析稱,未來,貴州茅臺的海外市場營收佔比,或將超10%,成爲其又一業績增長極。
自有章法
酒企出海的龍頭,爲何是茅臺?
從貴州茅臺的佈局動作來看,出海並非短期目標,而是一項長期任務。
茅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德芹指出,堅定國際化的信心,主要來自三個方面:一是全球經濟向好的信心,二是中國經濟政策的底氣,三是茅臺品質品牌的自信。
在當前的全球消費趨勢下,卓越的產品品質、一流的品牌價值是“金字招牌”,茅臺走向世界市場的信心和底氣,便來源於此。
品質是品牌的根本,茅臺酒的釀造工藝,被稱爲中國白酒工藝的“活化石”。一瓶茅臺酒的誕生,需要5年時間、2628000分鐘的等待。
爲了永葆“品質”競爭力,在堅守傳統釀造工藝的同時,茅臺還持續開展在物質、生物、環境、生命等領域的基礎研究,並將科研成果應用於全產業鏈,實現全域全生命週期的質量管控和持續改進提升。
今年1月發佈的《2024胡潤全球高質量企業TOP1000》榜單上,貴州茅臺以1.58萬億元價值上榜,位列54名,是唯一進入全球榜單前100名的中國白酒企業。
“讓世界愛上茅臺,讓茅臺香飄世界”,企業文化手冊《茅臺玖章》中提到該願景,併爲出海設定了具體目標——到2035年,企業綜合實力要進入全球食品飲料行業前五,從出口、出海到真正實現國際化。
爲實現國際化的“質變”目標,貴州茅臺已做好“量變”積累,主要圍繞“六大體系”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
即系統的“表達體系”、特色的“產品體系”、多元的“渠道體系”、科學的“價格體系”、全面的“合規體系”和完備的“政策體系”。
在產品結構上,貴州茅臺打造了特色產品體系,形成以53度和43度茅臺酒、茅臺王子酒爲“立柱”,陳年貴州茅臺酒及文化系列酒爲頂端的“T字形”出海產品結構。
張德芹強調,要加強市場調研,把握消費者需求,對標豐富產品矩陣,結合市場實際,因地因時遴選、投放適合國外市場、符合國外消費者的茅臺產品。
渠道是國際化重要的市場基礎,直接決定了產品的海外覆蓋面。
貴州茅臺着力發展當地有資源、有實力的渠道商,積極與成熟的酒水跨國貿易企業、各國專業“酒商”合作,藉助強大的營銷網絡,讓產品更好地觸達消費者。
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貴州茅臺的國外經銷商達104家,公司營銷網絡覆蓋五大洲64個國家和地區。
在1月16日的2025年國際渠道商聯誼會上,茅臺提出重點推動12個戰略市場,14個重點市場、38個關注市場以及34個潛力市場,並將把中國香港、日本、新加坡等三地打造成樣板市場。
文化出海
中國企業出海的浪潮中,白酒國際化已持續多年。
只是,酒企始終面臨文化差異、關稅政策以及市場競爭等多重挑戰,成果有所反覆。
白酒作爲中國特色產業,不僅是一種飲品,也是中國文化的一張獨特名片。
酒企們通過舉辦文化體驗活動、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增強海外消費者的認知與興趣,打破文化隔閡。
以貴州茅臺爲例,截至2024年上半年,就已在全球64個國家和地區,開設了44個專賣店和3家茅臺文化體驗館。
2024年,貴州茅臺發揮帶頭作用,調研走訪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相繼走進印尼、泰國、老撾、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西班牙、英國、比利時、瑞士、意大利、美國等地,開展市場調研和品牌推廣。
張德芹強調,宣傳推廣一定要高舉高打,茅臺走向國際市場,必須保持文化的底色、產品識別體系的本色和價格體系的本色,把茅臺的調性樹立起來。
同時,加快建立更加國際化、年輕化、時尚化的表達體系,進一步講好茅臺故事。
文化品牌上,打造“茅臺之夜”和“茅臺文化節”兩大品牌IP,與當地政商界人士、經銷商、中資企業負責人等交流推介,還亮相APEC峰會、達沃斯論壇、世界華商大會等國際主流會議。
從“走出去”到“走進去”,近年來,茅臺用更國際化的話語體系,積極融入當地文化。
在“茅臺之夜”上,通過當地美食與茅臺酒的巧妙搭配,帶來東西方美食與美酒的交融,讓人沉浸式感受茅臺包容開放的品牌魅力。
近年來,中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政策,鼓勵白酒行業積極開拓國際市場,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白酒品牌。
茅臺國際化的持續加碼,不僅爲中國白酒的國際化路徑提供了經驗參考,也爲自身穿越週期、持續平穩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目前,白酒國際化尚處初級階段。
中國酒業協會指出,2025年是白酒產業轉型重塑的關鍵一年,要以國際市場拓展新增量,發力國際藍海市場,迎來中國白酒真正意義上的“國際年”。
以貴州茅臺爲代表,中國白酒在國際舞臺上實現突破,也爲其他中國品牌出海,提供了寶貴樣本。中國品牌的實力,正在世界舞臺展現。
圖片來源:貴州茅臺
(本文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