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光電 搶佔國防無人機新藍海
中光電智能機器人事業發展總經理忻維忠,介紹最新監偵型無人機性能,展現中光電在軍用與商用領域的研發實力。圖/王妙琴
在政府推動「無人機關鍵晶片及模組自主研發補助計劃」下,總額高達新臺幣3.26億元的研發資源正加速臺灣無人機產業升級。其中,中光電(5371)與芯鼎合作開發的AI影像晶片平臺最受矚目。雙方預計打造全臺首套可量產的AI影像晶片,採6奈米制程、整合ISP、NPU與GPU,支援最高1億畫素拍攝與8K錄影,預計率先導入警政與國防市場,未來市場成長可期。
中光電具備完整的無人機整機制造能力及「AI高階光學酬載」等關鍵技術,近年積極擴大國防與工業級應用佈局。爲因應市場大規模的情報、偵察與監控需求,目前已開發情監偵無人機、FPV戰術型無人機、定翼型無人機,並與美、日等國際企業簽署合作意向書,公司同步進行廠房與自動化產線擴建,明年起增加定翼型無人機產線,預期明年將有實質訂單效益。
旗下「中光電智能機器人」事業羣今年海內外無人機出貨量可望達到3,500臺,居臺灣出貨領先羣。事業發展總經理忻維忠表示,未來將全面衝量,監偵型與長程機種已有實質訂單,低階戰術型需求明顯,配件模組今年第四季已收到實質量產訂單,整體出貨量可望持續上升。
中光電無人機業務已從技術驗證轉入量產階段,並完成軍規認證與售後維保體系建置。公司目前已交付逾2,000臺微型與監偵型無人機,年底前預計累積交機3,500臺,產值超過20億元。忻維忠強調,未來三年國防採購高峰將於2026至2027年出現,中光電有能力支撐萬架等級的量產與後勤維修需求。
除軍用無人機外,中光電也跨足商業應用領域,包含戶外送餐車、智慧監控模組與反制無人機系統等。今年展出的系列產品,第四季起陸續交貨,AI自動跳頻防干擾技術與高通、NVIDIA晶片整合方案,展現其在國防與民用市場的雙線競爭力。
隨着產線自動化與AI晶片自主化加速落地,中光電正從傳統光電製造商轉型爲全方位智能載具整合商,展現臺灣無人機產業鏈從「專注製造」走向「自主研發」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