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政治局會議提「經貿鬥爭」 官媒:反映對形勢嚴峻性判斷

▲中美關係緊張。(圖/路透)

文/香港01

週五(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到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身的事。官媒央視新聞解讀會議指,相比於2018年的「經貿摩擦」,「經貿鬥爭」反映出北京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嚴峻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的最新判斷。另有學者表示,共政治局將中美貿易戰定調爲「鬥爭」意味着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都提升了。

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統籌國內經濟工作和國際經貿鬥爭,堅定不移辦好自身的事;要與國際社會一道,積極維護多邊主義,反對單邊霸凌行徑。事後,央視新聞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新聞通稿,指出多處的表述之前都很少見。例如,通稿提到「統籌國內經濟發展和國際經貿鬥爭」,相比2018年時的「經貿摩擦」,「經貿鬥爭」反映出北京對當前國際形勢的嚴峻性、長期性和艱鉅性的最新判斷。基於這樣的判斷,會議提出要「強化底線思維,充分備足預案,紮實做好經濟工作」。

報導又提到,會議提出「要着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當中「穩就業」排首位,並指要對受關稅影響較大的企業,提高失業保險基金穩崗返還比例,表明在外部衝擊加大的情況下,對民衆就業的高度重視。

報導進一步表示,此次會議明確提出將根據形勢變化及時推出增量儲備政策,加強超常規逆週期調節。在提及貨幣政策繼續使用了適時降準降息的表述,表明降準降息要相機決策,不會把貨幣政策的子彈一次打完。

另一方面,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研究員沈鴻向《聯合早報》分析,中共政治局將中美貿易戰定調爲「鬥爭」,意味着貿易戰的廣度和深度都提升了。

他表示,中美貿易戰已形成持久戰,顯然,遏制中國已成美國的國策。因此,中國要有全面且長期準備來應對戰爭,「長期戰爭就是鬥爭」,關稅戰未必持久,但美國很可能換另一種方式持續挑起貿易戰。

野村證券首席中國經濟師陸挺和華僑銀行亞洲研究主管謝棟銘則認爲,會議內容顯示北京已做好最壞打算。

在週五發佈的報告中,陸挺分析,政治局會議沒有公佈具體刺激措施,是不希望在「誰先眨眼」的遊戲中顯得緊張、混亂,且美國總統特朗普已釋放有意緩和貿易戰的信號。謝棟銘則分析,特朗普的態度反覆無常,故中國還在觀察,接着將見招拆招。

【本文獲《香港01》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