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鎖臺 天然氣成阿基里斯腱
臺灣能源仰賴進口,能源供給成爲面對中共海上封鎖時的罩門。圖爲中油觀塘接收站液態天然氣儲槽。(本報資料照片)
臺灣能源仰賴進口,能源供給成爲面對中共海上封鎖時的罩門,《華爾街日報》指出,天然氣佔臺灣近半發電量,一旦臺灣被封鎖,目前天然氣儲量將在11天內用盡。華府有智庫建議,臺灣應提升自美國購買天然氣數量,將自身能源安全與美國更緊密聯繫在一起,降低中國侵略可能。
中油今年3月20日與美國阿拉斯加州政府公營公司AGDC簽署投資意向書,中油將採購天然氣,並爭取上游投資參與權。美國阿拉斯加州長鄧利維更透露,臺灣計劃向該州採購鉅額天然氣,但中油未證實。
《華爾街日報》指出,臺灣有97%的能源由海上進口,近期中國軍演更凸顯其脆弱性,只要封鎖臺灣航運命脈,就能扼殺臺灣。使得臺灣無力抵抗其封鎖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臺灣的能源供給,尤其是目前幾乎佔了近半發電量的液化天然氣(LNG)。
液態天然氣佔今年總髮電量的48.3%,美國參議員芮基茲示警,這凸顯了臺灣的阿基里斯腱,他參與過的一場兵推顯示,臺灣將在被封鎖的11天內耗盡LNG儲備,這也促使他在參院提出《臺灣能源安全與反禁運法案》,要求美國政府擴大對臺液態天然氣出口,並與臺灣政府討論強化其進口及儲存能力。
華府智庫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的兵推結果顯示,雖然臺灣能暫時抵抗中國封鎖,稍微維持電力輸出,但長遠來看,臺灣終究需要美國介入才能恢復電力供給。臺灣天然氣儲備將在2周內耗盡,而煤炭則能撐約7周。
《華爾街日報》表示,美國長期對臺採取「戰略模糊」政策,解放軍攻臺勢必迫使華府迅速反應,但中斷臺灣包含燃料進口的海上貿易會讓華府決策過程更爲複雜。由於封鎖是戰爭行爲的一種,因此北京可能會將行動定調爲「隔離」,宣佈對臺船隻執法、檢疫等,逼臺灣屈膝。一旦隔離臺灣,將迫使臺灣和美國決定是否採取軍事手段,若以軍事迴應,恐需承擔挑起戰爭的責任。
華府智庫大西洋理事會分析認爲,提高自美國進口LNG會有所幫助,將臺灣的能源安全與美國更緊密連結,有助於降低中國侵略可能性,且日本也有LNG儲存能力,可作爲美國補給臺灣的重要後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