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會前近4屆A股上升 刺激消費措施預計續加碼

查閱數據,上證指數在最近5次的四中全會舉行首日,有4次上升,升幅介於0.23%至1.18%。圖爲第18屆四中全會情形。新華社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將於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這場被視爲大陸今年最重要的政治會議,將審議並批准「十五五」規劃建議,爲大陸2026至2030年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勾畫藍圖。查閱數據,上證指數在最近5次的四中全會舉行首日,有4次上升,升幅介於0.23%至1.18%。對照上一次在2019年10月底舉行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證指數在會議首日升0.85%。

外界關注會議是否揭示大陸未來經濟戰略轉變,因此不止大陸,「四中全會」對全球經濟也有影響。市場普遍預期今次四中全會主題將聚焦於擴大內需、新質生產力、反內卷等。至於「十五五」規劃,大行預期中共中央將繼續推進科技自立自強,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生物醫藥等。

星島日報報導,「四中全會」是指中國共產黨某屆全國代表大會選出的中央委員會召開的第四次全體會議的簡稱。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的第四次全體會議,因此被稱爲「二十屆四中全會」。

作爲中共中央委員會的全體會議,參與者自然是中共中央委員會約200名正式委員,和約170名無投票權的候補委員,他們均在黨內、政府、軍隊及國企中擔任關鍵職務。

按照黨章規定,中共中央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一次全體會議,一屆中央委員會(五年任期)通常會召開五至七次全體會議。因此,四中全會通常每五年召開一次,剛好處於承上啓下的關鍵時期。

今年會議最大看點是審議「十五五」規劃建議,這一規劃將決定2026-2030年大陸經濟社會發展方向,具有承上啓下的重要意義。作爲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進程中的第二個五年規劃,外界認爲「十五五」規劃比「十四五」規劃更爲重要。

首先是大陸在全球經濟中的重要性迅速提升,此次會議將確定這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未來五年的發展方向,將對全球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尤其是與大陸有貿易伙伴關係密切的地區。

另一方面,自2021年以來大陸房地產市場下行引發經濟挑戰,在面對持續通縮、製造業產能過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威脅下,外界關注是否轉向由國內消費驅動的經濟增長,而非投資和出口主導的模式。

瑞銀預計,大陸將把「十五五」期間的GDP增速目標定在4.5%至5%,較以往目標略低。財政政策方面,預期將擴大直接稅的運用,拓寬個人所得稅稅基,把資本利得和資產相關收入納入個人稅徵收,並解決地方政府收入與支出責任之間的財政錯配問題。

瑞銀又預期,大陸政府將繼續向基礎研究和前沿研究領域配置資源,推進科技自立自強。重點方向可能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及其應用、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生物醫藥、量子技術等。

該行又預計「十五五」規劃將提出進一步向外資開放服務業,重點領域包括電信、醫療健康、教育、養老、文化和旅遊、體育以及金融,同時推動中國企業在全球擴張。

野村報告則指出,北京可能不會設定具體增長目標,而是強調韌性、安全性和包容性。

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認爲,擴大內需將成爲重要戰略方向,包括「以舊換新」等刺激消費政策可能會繼續加碼。同時,「新質生產力」將是「十五五」規劃的核心關鍵詞。

李稻葵指出,未來五年,大陸將比以往更積極進行產業轉移,特別是向大西部地區轉移,打造新的經濟增長引擎。多項超級基建工程如川藏鐵路、雅江水電站工程等將啓動,目的是將西部從「發展窪地」轉變爲「經濟腹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