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快評丨“救人缺考”獲補考機會,讓善意有“迴響”是社會所需
來源:中工網
中工網評論員 陳婉揚
近日,“煙臺小夥爲救同學職教高考語文缺考”的話題登上熱搜,引發廣泛關注——5月10日山東省職教高考當天,山東城市服務職業學院學生薑昭鵬和同學一起乘網約車赴考。途中,同學突發心梗休克並心臟驟停,姜昭鵬立即對其進行了心肺復甦等急救措施,並和網約車司機合力將其送醫救治。因搶救及時,同學恢復了心跳,但姜昭鵬因遲到錯過了當天的語文考試。
7分鐘車程、持續按壓、一次又一次人工呼吸……姜昭鵬在危急時刻完成了“教科書式”的搶救。他在接受採訪時說:“考試一次沒考還有下一次,但同學的生命只有一次,錯過了就不會再重來。”這樣的選擇和行動,令人感佩。
點贊之餘,人們也很關心:錯過了職教高考語文考試,會不會影響姜昭鵬的升學和未來?
令人欣慰的是,姜昭鵬的善舉得到了迴應。山東省教育招生考試院5月14日發佈公告稱:將按照規定程序啓用春季高考語文科目副題,安排姜昭鵬進行補考。從事件發生到登上熱搜、網友關注,再到官方迴應,這場“善意的接力”讓人們看到且相信:關鍵時刻,總會有人挺身而出;凡人善舉總有“迴響”,社會不會辜負好人好事。
在網友評論中,有人提到另一個故事:我國著名醫學家和醫學教育家、中國現代婦產科學的主要奠基者和開拓者、“萬嬰之母”林巧稚,當年與好友結伴去參加北京協和醫學院的考試,也是因照顧忽然暈倒的好友而缺考。學校考官得知原因後,決定對她免試錄取,成就了一段佳話。
那些在“人生考題”中選擇善良的人,應該被記住。我們的社會需要更多類似的有關“善意的接力”的故事,讓更多人堅信——做好人做好事,人生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