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登陸臺灣恐需諾曼第20倍兵力 英智庫:臺可發展無人艇補給

在今登場的2025臺北安全論壇中,兩位來自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研究員皆認同指出,中國與其試圖入侵臺灣,不如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而臺灣可透過商業互動與發展無人船強化海上韌性。(劉宇捷攝)

中共若要大規模登陸臺灣,恐需諾曼第20倍的兵力!在今登場的2025臺北安全論壇中,來自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的副研究員Peter Olive及資深研究員Philip Shetler-Jones,皆認同指出,中國與其試圖入侵臺灣,不如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以及透過持續干擾臺灣的政治、輿論、韌性資源等,離間政府與人民;此外,可以嘗試探索無人化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術,以維繫海上貿易韌性。

英國海軍退役准將、現任RUSI副研究員的Peter Olive在今日的論壇中表示,中共的軍備擴張是二戰以來規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而他評估,若要中共要登陸臺灣,這將會是人類史上最雄心勃勃的兩棲登陸行動,其規模將是諾曼第登陸的20倍!光是後勤支援就是項艱鉅的任務。

他進一步指出,中國與其試圖入侵臺灣,不如切斷海上貿易與補給線,其目的在於對臺灣社會與政府施加壓力,藉此迫使臺灣在未來發展方向上作出符合北京利益。不過一旦中國採取封鎖,國際社會多半會視其爲一種侵略行爲,等同於直接入侵臺灣,這是北京不希望發生的;因此,中國也在快速發展「海警」艦隊,它被形容爲「塗成白色的海軍」,表面上自稱執行的是「國內安全」任務,但其能力足以進行高階軍事行動。

RUSI資深研究員Philip Shetler-Jones也分析認爲,中方不太可能冒着全面傳統戰或是登島入侵的風險,來達成其對臺目標,因其成本仍然太高,也考驗解放軍的備戰程度,同時,若作戰形式升高到武裝衝突,也要擔心美國介入的可能性。因此中國更可能透過持續干擾臺灣的政治、輿論、韌性資源等,進行海上封控。

Philip Shetler-Jones也說明,中國特別可能在經濟活動上進行干擾,比如漁業、採礦、糧食、能源等,以破壞民衆對政府的信心、離間政府與人民,同時搭配資訊作戰攻勢。因此,他建議臺灣,持續強化法制框架,迅速制定能處理抵制航運干擾的程序,只要臺灣能持續從海外獲得能源、糧食補給,臺灣就更有機會撐住、以不敗爲勝。其次,韌性面向是「復原與修復」能力,這適用於很多面向,例如海底電纜的維修與維護等;並且讓通訊手段多元化,透過太空通訊作爲地面衛星通訊的替代選項。

他也提議,臺灣甚至可以嘗試探索無人化的海上交通安全技術,甚至可能使用自動化的載具爲臺灣補給;同時,甄選可靠的民間合作伙伴提供穩定支援。臺灣當然擁有非常出色的航運公司,因此如何讓全球航運依照我國的需求行事,而非中國的意志,將是關鍵議題。

對於現場與會人員題問,如何讓船隻掛上能獲得更好保護的國旗,或中國否干涉對此做文章,Philip Shetler-Jones則迴應,改掛國旗(re-flagging)能解決的問題有限,其他層面的複雜性仍然存在,例如船員、航運公司所有權等。如今因爲中國出口規模龐大,許多航運公司與中國的生意遠多於與臺灣的往來,因此他們有強烈的商業動機避免觸怒中國,但即使換了國旗,也可能無濟於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