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集團企業工會 促退出臺智電

藍委柯志恩2日呼籲,經濟部應將臺智電資金投入、營運狀況定期公開透明,適時接受立法院監督,不能讓錯誤能源政策掏空國庫。(柯宗緯攝)

臺智電小檔案

「小英男孩」臺智電前總經理鄭亦麟涉貪遭押,身爲臺智電大股東的中鋼,其兩大工會意見分歧,集團企業工會2日除要求應立即全面調查鄭亦麟任內所有經手案件,徹底釐清真相外,更強力要求退出臺智電投資,以免如同興達海基虧損64億元般地重蹈覆轍;企業工會則有條件挺綠電投資,稱不應放棄既有佈局。中鋼迴應,已建議臺智電啓動外部稽覈程序。

中鋼集團企業工會昨至中鋼總部舉牌抗議,執行秘書長林昶志指出,臺智電成立過程一波三折,中鋼3年前即表達無意投資,認爲售電非本業且難估算效益,但最終在經濟部壓力下成立公司,「即便中鋼今年已面臨虧損,爲何仍被迫投資?」

中鋼集團企業工會理事長林明賢更質疑,臺智電無法獲利卻疑似讓利,行政院長卓榮泰曾稱臺智電「服務性質最大」、「不是來營利的」,推翻前經濟部長郭智輝「絕不會虧錢」的保證。此外,中鋼持股從原本100%降至12.5%,疑爲規避超過20%需送立法院審查的監督機制。

藍委柯志恩昨到場聲援痛批,中鋼當初配合離岸風電國產化政策投資興達海基慘賠64億元,如今又被迫投資臺智電這個燙手山芋。她疾呼,經濟部應將臺智電資金投入、營運狀況定期公開,適時接受立法院監督,不能讓錯誤能源政策掏空國庫。

不過,相對中鋼集團企業工會強力要求中鋼撤資,公司派的中鋼企業工會則持不同立場,理事長陳春生指出,投資臺智電是中鋼中長期減碳路徑規畫之一,若中鋼貿然退出臺智電,放棄既有綠電佈局,會使公司在減碳上舉步維艱,更恐面臨龐大碳費與國際碳關稅壓力。陳春生強調,企業工會有條件支持中鋼公司投資綠電平臺,包括邀集產業龍頭企業入股、取得國際信評、設定投資上限12.5%等,經濟部與中鋼都有妥善因應作爲。

中鋼則迴應,臺智電由14間公民營企業共同投資,中鋼持股僅佔12.5%,並非單獨主導。對於鄭亦麟涉貪案,臺智電已於8月26日解任其職務,目前所有合約均經外部律師、會計師審閱,並建議臺智電啓動外部稽覈程序,確保全體股東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