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鋼工會批讓利政策!股民怨「掏空股東權益」恐削弱競爭力
中鋼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座談會中再次要求中鋼(2002)「讓利」給中下游業者,由中鋼吸收政策成本,引發中鋼集團企業工會強烈不滿。工會批評此舉無視公司治理、損害股東與員工權益,並點出風電虧損64億元、被迫投資綠電、中國鋼品傾銷等問題,形容政府「軟土深掘」,動搖鋼鐵產業根基,強調若經濟部持續施壓,不排除北上抗爭。
一名網友在PTT發文表示,「中鋼工會要出來抗議了,不想當讓利鋼了,難道這次真的不讓利了嗎?」並直言中鋼今年又虧損,股東與員工都在哀號,不知道股價何時能重回20元水位。此番言論引起許多股民與鄉民共鳴,認爲長期政策性讓利讓中鋼難以翻身。
許多網友在留言中直批「狗才買中鋼」、「佛系股東送利潤給其他人」,有人揶揄「下一個中華電」、「讓利鋼日常,請勿大驚小怪」,也有網友認爲經濟部雖持股20%,卻能影響決策,形同掏空股東權益。部分人則酸「自己選的政府,歡喜承受」,將矛頭指向政治背景。
另有意見認爲,臺電、中油過去也曾凍漲讓利,中鋼並非唯一被政策要求吸收成本的企業;但更多人指出,鋼材市場競爭激烈,中鋼還要面對中國低價傾銷、韓國產品競爭與明年碳費徵收,若再長期讓利,勢必削弱競爭力。
部分討論更延伸到產業與政策的公平性,有人建議應由半導體等獲利龐大的產業補助弱勢製造業,也有人呼籲工會應發起罷工爭取權益;不過也有網友不看好實際行動,直言「不排除=不會」。整起事件凸顯政策性讓利在高關稅、國際競爭壓力下的爭議性與民間對政府施政的信任危機。
※免責聲明:本文僅爲個人觀點與紀錄,而非建議。投資人申購前需自行評估風險,詳閱公開說明書,自負盈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