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心臟病非突發 研究揪4大風險:超過99%患者有警訊

▲最新研究發現不論是心臟病或中風,超過99%患者在發病前都有警訊。(圖/視覺中國)

記者邱俊吉/綜合報導

中風與心臟病常被誤以爲是「突發事件」,事實在發作前,身體早已默默發出警訊。醫師指出,根據美國西北大學、韓國延世大學合作研究,分析近930萬名成年人、追蹤長達13至19年,發現超過99%的首次中風、心臟病發作或心衰竭患者,發病前至少會出現一項可控制的危險因子,最常見的就是高血壓。

神經內科醫師鄭淳予在臉書分享此研究,他寫道,研究團隊找出4大危險因子,分別爲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及吸菸,其中高血壓最普遍,南韓患者高達95%、美國超過93%,在發病前便有血壓異常;值得注意的是,即便是一般認爲風險較低的60歲以下中年女性,也有超過95%在首次中風或心衰竭前有控制不佳的危險因子,顯示預防觀念不能侷限高齡族羣。

鄭淳予指出,多數人忽略無症狀的慢性警訊,應注意血壓只要持續超過120/80mmHg,便會對血管造成壓力;總膽固醇若超過200mg/dL,動脈硬化將逐漸形成;空腹血糖高於100mg/dL,會引起血管損傷、發炎;吸菸則直接破壞血管內皮,提高血栓生成機率。這些細微變化長年累積,終將導致血管閉塞或破裂。

鄭淳予提醒,心血管疾病並非突發,而是生活選擇的結果,要遠離中風與心臟病,首要行動是定期監測血壓、血糖、膽固醇並戒菸;其次要覺知「沒症狀不代表沒問題」,即使感覺健康,也應主動檢查;再者是維持良好飲食、規律運動與優質睡眠,便有機會減少藥物依賴。民衆應及早投入健康管理,就像投資一樣,愈早開始,報酬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