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男移除頭骨減壓難蓋回 醫師妙手「腦水引流」3周順利修補
中風男移除頭骨減壓難蓋回,醫師妙手「腦水引流」3周順利修補。(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臺中市47歲楊姓男子年初突發中風,雖即時搶救仍併發嚴重腦水腫,頭骨遲遲無法覆回,情況一度危急。轉至光田綜合醫院後,神經外科院長陳子勇設計「腦水引流+體位調整」術式,讓腦組織順利回到顱內,再完成頭骨修補與氣切管移除,並在醫療團隊加護與復健環環接力之下,讓他從長期臥牀到能自主坐起。
47歲楊先生年初突發中風,送醫雖即時取栓,但仍併發嚴重腦水腫,必須移除頭骨降低腦壓。無奈術後腦水無法自行吸收,導致頭骨遲遲不能覆回,氣切管也難以移除,甚至出現腦組織擠出顱骨外的危險情況,讓家屬憂心不已。
陳子勇院長提到,雖腦中風導致左側肢體無力,但在努力復健下,已有明顯進步。(院方提供/李京升臺中傳真)
轉至光田綜合醫院後,神經外科院長陳子勇研判,患者因腦水滯留過久,腦組織無法回到原位,修補手術難度極高,且延誤數月恐增加感染、褥瘡等併發症。爲突破困境,他設計「腦水引流+體位調整」術式,先抽除腦水,再借由姿勢改變讓腦組織迴歸顱內,隨即完成頭骨修補。短短3周內,不僅讓頭骨順利覆回,也成功移除氣切管,扭轉病情。
陳子勇指出,這次成功是光田重症團隊共同努力的成果。加護病房醫師、護理師與呼吸治療師協助判斷拔管時機,讓病人從插管5個月,到轉院10天后即可脫離呼吸器。復健團隊也立即介入,協助楊先生從長期臥牀到能靠自身力量坐起。雖仍受中風影響,左側肢體無力,但在積極復健下已有明顯進步。
他強調,中風治療最重要的就是「搶時間」。若必須移除頭骨減壓,應在3個月內復位;而復健黃金期更在發病後2周到半年內,錯過將大幅影響復原力。楊先生雖延誤多月,但在光田團隊介入後迅速進展,顯示良好恢復潛力。
「復健是一輩子的事。」陳子勇提醒,急性期需要醫療團隊全力搶救,後期則仰賴患者與家屬持續努力,才能逐步重建生活品質。他呼籲,若發現親友有中風徵兆,務必把握黃金時間,立即送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