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人文合作正當時
在全球治理體系變革背景下,中非合作經過中非各國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目前已從“經濟驅動”合作範式向“理念引領”範式升級,從而創造出中非人文交流的良機。通過人文交流重塑中非合作新模式,重新認識非洲自主發展的內在結構邏輯與中非合作共贏範式,既是中非自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深化南南合作的需求,是中國發展經驗與非洲自主意識協同演進的結果。
在全球文化秩序重構背景下,西方在非洲的文化霸權面臨嚴峻挑戰,非洲國家民族自主意識在反殖民、反霸權的鬥爭中逐步覺醒,非洲自治治理意識和能力也逐漸提升,非洲在反殖民敘事基礎上積極尋求文化話語權,中國獨立自主的發展模式因此成爲非洲自主發展的直接參照,內化爲非洲國家立足本國政治經濟制度和文化傳統自主發展的自信之源、智慧之源、經驗之源。中國的“全球文明倡議”與非盟《2063年議程》實現了直接對接,標誌着非洲從“被定義的客體”轉向“發展主體”,中國發展經驗與非洲“以解決方案爲中心”的發展訴求形成共鳴,埃塞俄比亞“學習中國經驗但不復制”等非洲國家共識與中國向世界提供中國方案的初心不謀而合,中國的“天下爲公”、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與非洲的全球共享理念高度吻合。以“一帶一路”爲紐帶的中非合作已從基建、貿易等“硬合作”向人文“軟聯通”合作深度轉型,非洲本土對中國文化的需求強勁。
藉助技術創新,中非文化合作全面升級,打破西方數字平臺傳播壟斷,中非文化內容共創形成共享品牌,中國文化進“非”與非洲文化出“非”同頻共振,“非洲版美團”Glovo、B站非洲UP主“王德福”、義烏非洲商人直播帶貨、王者榮耀非洲聯賽等中非青年交流平臺消弭了語言文化障礙,奠定了中非文明共同發展、同步發展的基礎,中非“和合共生”理念成爲中非青年源文化,中非Z世代人文交流漸成主導力量。以此爲基礎,中非人文合作正在形成“三維驅動”新模式:以數字技術爲引擎、青年羣體爲紐帶、文明互鑑爲內核。合作焦點從“輸血式援助”轉向“造血式能力建設”,構建了“發展型多元主義”,重構了中非文明對話維度,推動中非合作從“利益共同體”到“價值共同體”。
非洲文化遺產豐富而複雜,人文地理環境樣態多元,構成了非洲國家治理體系的民族遺產與殖民遺產的多層次重疊和扭結。着眼未來,中非人文合作應以“平等互鑑、創新包容”爲核心,注重多層次、多領域的深度合作,除全民參與、政府引導外,鼓勵企業、NGO等社會力量加入,結合數字化趨勢與傳統紐帶,培養雙向跨文化人才,致力於推動非洲國家挖掘自身文明積澱,平衡全球化敘事中的非洲視角,最終形成休慼與共的中非文明共同體。
來源:中國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