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月球夢再推遲!美國爲何不採用中國的中繼星?

美國在2025年宣佈的計劃不少啊!重返月球計劃還未執行,其他任務全部都在宣佈了,這計劃真的太多了,這不,來自美媒8月指出:

Intuitive Machines將建造自己的月球通信衛星

然而,這個星座是美國未來月球戰略計劃的重要部分,並且也被稱之爲“地球靜止軌道到地月中繼服務的子類別2.2”。

它是美國宇航局(NASA)未來最爲重要的部分,NASA 計劃使用這些能力/服務來支持阿爾忒彌斯計劃,這些服務將被用於月球着陸器任務和載人登月任務以及其他航天器,包括月球車。

所以,這一項計劃說白了,就是美國重返月球,美國月球背面計劃等關鍵,這要不加速進行,可能就跟不上了,畢竟在2026年就宣佈了要前往月球背面,並且在2027年宣佈重返月球,進3號任務,結果呢?

還真的在衛星計劃上進行了延期,只是延遲時間不長,但是這裡也有一個驚訝的消息。

美國不是借用了中國鵲橋,爲何不使用?

對於美國借用中國鵲橋號的事情,這的確是真的,這也是多次公開說明過,而且在全球範圍之中,現階段也只有中國有鵲橋號。

如今的話,我國也有鵲橋二號了,是我國在執行嫦娥六號月球背面採樣任務時候發射的,並且也順利完成了任務的支持。

然而,鵲橋的存在,就是支持月球背面的關鍵,因爲月球背面無法直接進行通信,需要進行信號的轉化,所以,中繼星在月球背面任務之中是少不了的。

然而呢?曾經美國借用中國中繼星的時候,也是引發了不少人的熱議,但我國作爲航天大國,做事情肯定考慮很多,就如我國嫦娥月壤分享一樣,只要願意合作的,都可以,所以,在美國借用中國中繼星的時候,我國也同意了。但這會看到美國的說明來看,要自己建設了,爲什麼不用中國的了?

其實,對於用不用中國的,這無所謂,有一個點是最爲重要的,那就是要用中國中繼星,肯定要按照中國的標準來,而且中美之間存在沃爾夫條款,如果真的使用了,那美國的這個條款也就毫無價值了,所以在這些多種因素等問題之下,不使用也完全正常。

只不過話說回來,只要我們自己用就行,而且除了美國之外,其他國家也申請過,只是月球背面的任務難度較大,以至於很多國家都沒有去,除了我國在月球背面去過之外,至今還沒有其他國家。

所以,美國就算是真的在月球背面成功完成了探索,那也是世界第二個了。但沒有成功前,一切都是未知數,也不說肯定他們就成功了,這是兩碼事情。

然而呢?這一次月球星座建設也延期了。

美國月球星座建設延期,影響很大嗎?

上面也給大家說明了,這是支持美國重返月球的關鍵,也是美國月球背面進行中繼服務的關鍵,而從時間上來說,其實相對於月球背面,重返月球計劃來說,要快不少。

依照這一次公佈的說明,其第一顆衛星——也就是該月球星座建設的衛星,將與公司的下一次着陸任務IM-3一起發射,只不過,他們的IM-3發射也推遲,預計要等到2026年下半年這顆衛星纔可能準備好,而這一次任務最初預計是在2025年10月下旬發射。

很顯然,這從時間節點上來說,已經出現了大規模的延期,所以,該任務如果成功了,那也意味着只能支持後續的任務。不過,除了這家美國企業之外,其實還有一個美國企業也在爲美國宇航局(NASA)打造月球中繼星,並且速度要快很多。

那就是來自美國螢火蟲公司,只不過他不是建設星座,而是單獨進行一顆中繼星的發射,預計在2026年前往月球背面,這計劃已經宣佈了,也就是成功將美國阿波羅計劃之後,50多年來最爲完美的月球探測器送上月球表面的企業,也創造了美國的歷史,將美國藍色幽靈號月球着陸器送上了月球。

而在下一次任務,也就是藍色幽靈2號任務的時候,就會發射中繼星,而這一顆中繼星準確來說,不算美國全面掌握,是來自歐洲,澳大利亞等航天局一起合作開發的,名叫Elytra,在發射之後,它將留在月球軌道上,提供長距離通信,併爲LuSEE-Night提供射電頻率校準服務。

所以,美國的月球背面任務,也算是一項聯合任務,不是自己單幹的。不過,說到這一次月球背面任務,美國也是中國身上花費了一點“小心思”。

禁止中阿嫦娥七號合作,拿了月球車自己用

的確,在他們的這一次任務上,其有一輛月球車名叫“拉希德二號”月球車,本身這一輛月球車最初是在我國嫦娥七號上面,但是在2023年的時候,美國出來了,說這一輛月球車阿聯酋使用了美國的技術,不允許用中國火箭進行發射,最終也就沒有辦法,肯定也就無法使用了。而在2025年的時候,美國就將這一輛月球車宣佈用在了藍色幽靈2號任務上。

所以,要去參與美國的月球背面任務,只能說還是有點可惜,但也是沒有辦法,美國一直跟中國在航天任務上存在相互的“拉扯”。只是大家看到禁止中阿嫦娥七號合作,拿了月球車自己用,這種做法真的是有點“臉皮厚”,沒有想到美國會做到這種境界。

只不過,美國可能打得是影響中國嫦娥七號任務的“算盤”,並且我國都要在2026年進行任務了,你後面才進行說明,這歪心思動得是真的不少,但結果呢?

沒有影響到,我國嫦娥七號按照計劃執行,並且還有7個國家參與項目合作,所以,一切的做法都白費了。

只能說未來少點這樣的吧,多多全球合作,共同發展航天才是對的,月球是大家的,雖然說具有先到先得不少東西的規矩,但這也毫不影響大家的技術的問題,畢竟共同創造,大家都可以去,這不更加好嗎?所以,合作纔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