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榮耀?重電龍頭廠報佳音,華城打入「星門計畫」,士電樂看外銷成果

近期華城成功打入美國德州「星門計劃」,取得數十億元變壓器訂單。取自臉書@Fortune Electric 華城電機

文/郭逸

重電概念股再度成爲市場焦點。隨着臺灣政府強化電網韌性、推動綠能建設,結合AI資料中心快速成長,重電產業又一次站上高點。近期華城成功打入美國德州「星門計劃」,取得數十億元變壓器訂單,士電外銷營收突破百億,並積極佈局新廠、拓展新能源與海外市場。法人指出,相關企業正以三箭齊發之姿,迎戰AI與綠能雙重浪潮,成爲資本市場熱烈關注的長線標的。

「重電概念股」又引起市場關注了!隨着政府推動電網強韌、綠電基礎設施、AI資料中心建置,加上國際環境變動,像美國基建法案加速,重電設備需求明顯拉昇,吸引法人資金大量佈局,例如華城(1519)、士電(1503)、中興電(1513)、亞力(1514),屢屢成爲投資熱門

法人指出,過去幾年,重電廠產能擴增的成長力道顯著,股價漲勢不斷,6月的股東會旺季,重電龍頭廠再度「報佳音」,備受投資人關注。

華城打入「星門計劃」,小量出貨今年可期

其中,華城6月中召開股東會時,揭露一項關鍵利多,他們成功打入美國德州「Stargate(星門)計劃」,取得高達新臺幣 20 億元的變壓器訂單,成爲率先受惠的臺廠。

Stargate(星門)計劃是美國德州主導的大型AI資料中心建設計劃,預計打造全球運算能力頂尖的AI超級電腦園區,由半導體大廠、美國科技業與電力供應鏈合作推動,對高效變壓器與供電設備有龐大需求,成爲臺廠進軍AI基礎建設的好時機。

華城總經理許逸德表示,星門計劃第一期指定變壓器使用華城的產品,雖今年僅小量出貨,但預估從2026年起,將成爲營收強力來源;他也提到,美國建廠的邀請不斷,但評估後,建廠成本是臺灣的三~四倍,而且沒有既有的供應鏈,公司因此已在美國租倉,建立安全庫存,藉以控管交期、關稅與匯率風險。

至於產能面,華城分佈於中壢、觀音與臺中等地的四座廠房,可以從小型變壓器做到超大型變壓器,且桃園觀音三廠今年底完工,中型變壓器產能明年進入量產,強化交期管理與產線彈性。

「AI科技發展推波助瀾,會成爲重電產業的重要賽道。」許逸德認爲,電網、綠能、基建計劃都是成長動能,預期未來五~十年,電力設備需求還是很高。

士電樂看外銷前景,多元市場穩健成長

另一家重電龍頭士電也在月中召開股東會,資料顯示,公司2024年外銷年營收首次突破100億元,且展望未來幾年,訂單來源穩定,範圍擴及美國、加拿大、日本、東南亞及中東等地市場。

士電總經理謝漢章指出,集團目前已接單至2027年,且已啓動2028年交貨的案源,並加速擴產,以支應未來十年的需求,例如在臺灣新竹投資的兩座大型變壓器新廠即將完成,年產能可望提升30%~40%,海外的越南廠也能擴散國際市場,以及避免關稅影響。

除了着眼於AI資料中心、離岸風電與綠能轉型需求,士電還趁勢推出電動車及物流車動力產品,佈局新能源與電動車市場。法人看好士電外銷比重走高,關稅匯率風險也有限,今年營收與獲利可望超越去年,整體營運向上。

臺灣重電產業因應政府電網強韌以及全球能源轉型佈局,加上AI資料中心爆發式發展,形成「政策利多、應用擴張、出口加持」三箭齊發的格局,這些重電廠不僅是設備商,更成爲電力與AI新基建的重要支柱,或能成爲資本市場追逐的長線戰略標的。

※本文由《遠見雜誌》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