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能源合作 開採北極天然氣
中俄兩國副總理丁薛祥與諾瓦克,26日在北京共同主持能源合作會議,雙方將一同開採北極天然氣。圖爲河北唐山的大陸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公司。(新華社)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大陸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與俄羅斯副總理諾瓦克26日在北京共同主持中俄能源合作委員會第22次會議。雙方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可再生能源、核能等領域合作達成共識,會後共同簽署會議紀要。諾瓦克稱,俄中正合作推動北極天然氣開採等一系列雙邊能源項目,體現兩國在能源戰略轉型與供應鏈佈局方面,深度結盟。
丁薛祥表示,中方願與俄方共同落實兩國元首間的重要共識,提出在能源各領域強化「利益融合」、「優勢互補」以及協作治理的方向。中方強調,要在可再生能源、氫能、儲能等前沿領域探索合作潛力,以配合全球能源轉型。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導,諾瓦克表示,俄方願與中方在電力、天然氣與基建領域合作,已着手推動新天然氣供應路線,包括遠東線路與經由蒙古國管道。更具體說,諾瓦克指,俄中正實施雙邊項目有:北極地區天然氣開採與液化、波羅的海天然氣加工綜合體建設、阿穆爾天然氣化工綜合體,以及外貝加爾地區的扎舒蘭煤礦聯合開發。
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指出,在這些雙邊項目中,北極天然氣開採與液化被視爲具高度戰略意義一環。對俄而言,北極地帶長年被視爲未來能源儲備重點,潛在油氣資源蘊藏量巨大。據俄國政策與學界《北極原則》、《北極戰略》分析,北極地區定位爲未來資源與出口基地。
路透報導,在實務操作方面,俄羅斯近年持續擴建北極液化天然氣(LNG)設施,北極液化天然氣2號(Arctic LNG 2)近期已啓動第二條生產線,並開始裝船出貨,中國是北極LNG主要買家之一。
除了北極開採,俄中雙方也在推進新的管道合作。其中,西伯利亞力量2號線(Power of Siberia 2)成爲焦點。此計劃從亞馬爾半島北極氣田,經蒙古國引入中國,年輸氣量目標500億立方米。
9月初,俄中雙方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備忘錄,正式啓動該管道合作意向。同時現有西伯利亞舊線(即「東線」管道)供氣量也約定,由380億提升至440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