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資本入局 千尋智能獲5.28億融資 聯合創始人爲“伯克利歸國四子”之一

《科創板日報》4月2日訊(記者 陳美)具身智能再現大額融資。

近日,具身智能公司千尋智能宣佈完成5.28億元Pre-A輪融資,領投方爲阿美風險投資旗下的Prosperity7 Ventures(P7)基金(簡稱,阿美P7)。該基金是石油巨頭沙特阿拉伯國家石油公司(沙特阿美)的子公司,主要聚焦中國和美國的早期及成長型企業。

此前,阿美P7已出手兩家機器人公司。隨着這筆投資的落定,中東資本正加速佈局國內“硬科技”賽道。

聯合創始人是“伯克利歸國四子”之一

千尋智能能獲得阿美P7注資,實力不容小覷。《科創板日報》記者從千尋智能方面獲悉,創始人兼CEO韓峰濤,曾是珞石機器人聯合創始人兼CTO,在機器人行業擁有十餘年經驗,主導交付過超2萬臺工業機器人。聯合創始人高陽則是“伯克利歸國四子”之一。

一位投資人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在具身智能、人形機器人領域,UC Berkeley(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是頂尖研究機構之一。“該校在機器人研發領域成果豐碩。2025年,其研發團隊開發出世界最小的飛行無線機器人,翼展不足1釐米,可通過外部磁場作用帶動扇葉運轉提供升力,並精確控制飛行軌跡,未來有望用於微管道探測、植物授粉等領域。”

記者發現,“伯克利歸國四子”即高陽、吳翼、許華哲以及陳建宇,他們的發展路徑頗爲相似,都是從清華大學到UC Berkeley,再到清華交叉信息研究院擔任助理教授,並投身創業。

千尋智能方面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聯合創始人高陽在預訓練、監督、微調、強化等每一層技術環節都有深入研究,且取得了全球領先的學術成果,是國內少有的全面型具身智能科學家。

“他的技術路線短期內可快速落地並積累有效數據,長期來看上限極高,能實現端到端充分泛化以及多本體數據積累。因此,千尋智能具備世界領先的多源數據融合學習能力和具身大模型能力。”

“另一位聯合創始人鄭靈茵也是工業機器人出海的先行者,曾從0到1搭建海外事業部,並迅速實現商業化落地。”千尋智能方面補充道。

憑藉強大的創始團隊,成立於2024年2月的千尋智能在當年便完成了3輪融資。2024年3月,順爲資本和綠洲資本參與種子輪投資;隨後,順爲資本聯手千乘資本進行了2億元天使輪融資;緊接着,柏睿資本參與千尋智能天使+輪融資。

作爲千尋智能的早期投資人之一,千乘資本投資團隊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千尋智能優秀的創始團隊以及稀缺的底層科研技術創新能力,是他們出手投資的主要原因。“只有擁有頂級AI人才資源、具備獨特的行業底層認知,且有打造差異化產品和商業能力的團隊,才能在這個賽道中脫穎而出。”

AI能力決定機器人上限,VLA泛化能力吸引阿美P7關注

對於此次投資,阿美P7執行董事總經理Raed Twaily表示,千尋智能在VLA泛化能力和模型迭代速度方面展現出的實力十分引人關注。“其VLA的泛化能力,賦予機器人適應複雜多變環境、完成多樣化任務的能力,使其能夠精準執行連續複雜操作。”

千乘資本投資團隊稱,人形機器人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硬件能力決定下限,AI能力則決定上限。

在AI方面,《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千尋智能近期披露了自研的VLA Spirit v1搶先版。視頻顯示,機器人已能順暢完成疊衣服全流程操作,攻克了國內柔性物體長程操作的難題。

“其中,VLA數據主要來源包括海量互聯網視頻的預訓練,之後通過遙操作進行模型精調,最後利用AI自主進行強化學習。”千尋智能方面向《科創板日報》記者介紹,之所以用海量互聯網視頻進行預訓練,是爲了讓具身模型對操作流程有基本感知,比如疊衣服大概該怎麼操作,會有什麼樣的形態和狀態,之後再進行人工遙操作精調。

在硬件方面,千尋智能首款商用級人形機器人Moz1也即將發佈。據公司方面介紹,Moz1是國內首個高精度全身力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擁有26個自由度(不含靈巧手),基於全球功率密度較高的一體化力控關節打造,在速度、精度、安全性和仿生力控方面均達到行業前列。

對此,千尋智能方面向《科創板日報》記者透露,公司擁有一流的智能硬件團隊。“其雙臂和腰腿共20個關節,均集成配備先進的扭矩傳感器。這些扭矩傳感器精度高(可達±0.1% FS)、響應速度快,可適應靜態和動態扭矩測量。再結合自主開發的大小腦融合架構以及高帶寬運控力控算法,實現了工業級的控制精度、運行速度和安全性。”

千尋智能認爲,工業級基因可定義具身硬件的新標準,核心關節設計與整機系統結構設計等多方面的協同,構成了公司的競爭壁壘。

賽道融資火熱,阿美P7已投資3家機器人公司

隨着具身智能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今年以來機器人賽道融資火熱。

據不完全統計,1月至今已發生110多筆融資,鈦虎科技、西湖機器人、維他動力、星海圖、傅利葉、衆擎機器人等企業都完成了融資。從融資金額來看,傅利葉約8億元的E輪融資,是今年以來賽道內最大一筆融資,其次是千尋智能的5.28億元融資,第三名爲康諾思騰的超5億元融資。

值得注意的是,在傅利葉約8億元融資中,阿美P7再度參與。據披露,此輪融資由國鑫投資領投,浦東創投、張江科投、張科垚坤基金、Prosperity7、鈞山資本等機構共同參與。此前,在傅利葉數千萬美元C++輪和4億元D輪融資中,阿美P7也曾出手。

除傅利葉和千尋智能外,《科創板日報》記者留意到,阿美P7也是節卡機器人的投資人。在2022年節卡機器人近10億元D輪融資中,阿美P7與淡馬錫、淡明(Truelight Capital)、軟銀願景基金二期聯合參與。消息顯示,節卡機器人目前正處於科創板IPO排隊階段。

對於賽道融資的火爆,千乘資本投資團隊表示,如果說手機和XR眼鏡是個人通訊和娛樂的通用終端,智能汽車是未來人們在結構化道路上出行的通用終端,那麼人形機器人很可能成爲在各類非結構化環境中,能夠與人無縫交互的通用終端,這也將是最大的流量入口。

“這一波人形機器人創業的機會,源於AI大模型的發展賦予機器人智能,使其展現出一定的通用和泛化能力,而電機、傳感等硬件只是漸進式發展,並無突破性跨越。”千乘資本投資團隊分析道。

因此,最高效地實現機器人泛化能力,是未來實現機器人AGI最具潛力的路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