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首度列名 聯合國宣佈迦薩陷入饑荒

迦薩市的巴勒斯坦人拿着各式容器,試圖爭取外界捐贈的食物。(美聯社)

聯合國23日正式宣佈迦薩走廊部分地區陷入饑荒,這是中東地區首度出現此項認定。當地超過50萬人處於「災難性糧食不安全」,研究警告,相同情況可能在未來數週內擴散至鄰近的迪爾巴拉(Deir el-Balah)及汗尤尼斯(Khan Yunis),威脅數十萬人生命。

根據聯合國旗下機構報告,佔迦薩走廊面積約20%的迦薩市,9月底將有64萬人進入第5級「饑荒」,另有114萬人處於第4級緊急狀態,約39.6萬人面臨第3級糧食危機。「饑荒」需同時滿足三項條件:至少20%家庭處於極度食物匱乏;兒童急性營養不良率達到一定水準;每1萬人中每天出現2名成人或4名兒童死於營養不良相關疾病。最新報告確認,當地狀況已經符合門檻。

聯合國自2004年成立專責機構以來,僅進行4次饑荒評估與分類,最近一次是2024年宣佈蘇丹陷入饑荒;本次則是中東地區首度被聯合國認定陷入饑荒,凸顯情勢極度危急。多處機構表示,隨着饑荒導致的死亡人數上升、急性營養不良病例急增,「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制止饑荒,立即停火併結束衝突」。

報告指出,近兩年的戰爭導致農業與漁業活動全面停擺,醫療系統和市場體系崩潰,使數十萬人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機。7月統計顯示,迦薩市有39%家庭表示曾連續數日無法進食。許多成年人爲了讓孩子生存,選擇放棄自己的食物。光是7月,就有超過1.2萬名兒童被診斷爲急性營養不良,是年初的6倍之多,其中近25%患有嚴重急性營養不良,若缺乏即時治療,將會留下不可逆的後遺症。

以色列負責管理援助物資進入的「領土政府活動協調員」否認迦薩存在饑荒,批評上述報告的數據來源不可信。該機構聲稱,每天約有300輛卡車的救援物資進入迦薩,然而聯合國人員指出,物資常在運輸過程遭攔截,加上分發地點有限,平民須冒險步行數英里領取物資,大批民衆在周邊遭槍擊。

國際輿論認爲,正式宣佈饑荒有助吸引全球關注並加速援助,但部分國家過去曾因政治考量而拒絕宣佈。專家指出,若無立即停火與大規模人道行動,數十萬人的生命恐在未來數月遭受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