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誠信國際:國鐵集團具有較強償債能力
中經記者 路炳陽 北京報道
全國鐵路客流在2024年以來持續增長,貨物運量穩步提升,預計未來隨着人員加速流動,鐵路客運或將維持高位運行;貨運需求在經濟總體呈現“弱復甦”以及“公轉鐵”政策持續落地的背景下,仍將保持低速增長態勢。近日,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2025年度跟蹤評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發佈上述信息。
《報告》認爲,2024年以來隨着出行需求持續釋放,鐵路客運量延續增長態勢,貨運量穩步增長,行業整體情況向好。
國鐵集團盈利水平或提升
《報告》稱,國鐵集團在鐵路運輸行業仍具有極強的壟斷地位,2024 年以來經營業績延續增長態勢,其中鐵路完成旅客發送量40.85億人次,增速超過10%;貨運方面,2024年貨物發送量39.85億噸,連續8年實現增長。
2024年全年鐵路旅客發送量和週轉量分別同比增長11.9%和7.3%。不過,同期受公路及民航客運週轉量大幅增長影響,2024年鐵路客運週轉量佔全國客運總週轉量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其在國內運輸市場中仍保持很強的競爭力。貨運亦如此,《報告》稱,受益於水路運輸運量大、成本低等優勢,水運依舊是貨運最主要的方式,隨着民航貨運逐步回暖,近年來鐵路運輸週轉量佔比有所下降。
2024年鐵路客運業績增長帶動全年營業收入同比增長3.02%至12830.38億元,但由於目前鐵路客貨運價水平總體較低,人工成本、鐵路折舊及財務費用較大,營業毛利率仍處於較低水平,國鐵集團盈利能力有待進一步改善。盈利規模方面,國鐵集團利潤總額仍來自經營性業務利潤,2024年受益於收入增加及財務費用降低,公司利潤總額大幅增長。
多元化業務方面,中誠信國際方面稱,國鐵集團依託鐵路運輸業務,利用土地、設備、信息等資源,通過擴展客運服務功能,推進車站商業和旅行服務市場、廣告、旅遊、車站商業網絡和連鎖經營,通過大力發展物流和其他經營業務增加鐵路經營效益。隨着鐵路企業市場化程度的提高,未來多元化業務規模和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國鐵集團償債能力極強
就償債能力,中誠信國際方面認爲,受益於鐵路客運業績增長,國鐵集團盈利能力穩步提升,總債務規模及財務槓桿亦有所下降。“國鐵集團很強的資金調配能力以及政府有力的政策支持爲其債務償還提供了有效保障,國鐵集團具有極強的償債能力。”中誠信國際在《報告》中指出。
國鐵集團《2024年年度報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國鐵集團負債6.20萬億元,較上年同期6.13萬億元,增加1.14%;國鐵集團總資產9.76萬億元,同比增加4.39%。由於國鐵集團總資產增幅大幅跑贏總負債增幅,使得國鐵集團負債率由2023年的65.56%回落到當前的63.52%。目前國鐵集團負債率已經降至12年前水平。
《中國經營報》記者統計,2013年上半年,國鐵集團前身中國鐵路總公司(以下簡稱“中鐵總”)負債率爲62.66%,全年即達到了63.96%。隨後更是一路高升,2015—2019年中鐵總及國鐵集團負債率均維持在65%的水平,2020年國鐵集團負債率更是達到66%以上。
國鐵集團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稱,國鐵集團通過實施資產資本化和股權多元化的戰略,已構建起運輸主業提質+多元經營創收的營利模式。2025年,國鐵集團將繼續深化高鐵網絡資產證券化、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預計到2025年年末,國鐵集團總資產規模有望突破10萬億元,2026年年初,負債率有望回落至63%以下。”他說。
(編輯:吳婧審覈:杜麗娟校對:顏京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