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部5縣市專家齊聚臺中 分享調解「共好」經驗
臺中法制局18日攜手潭子區公所首度舉辦中部5縣市調解制度論壇。(陳淑娥攝)
臺中法制局18日攜手潭子區公所首度舉辦中部5縣市調解制度論壇。(陳淑娥攝)
臺中每年調解件數超過2.3萬件,成功率高達96%。臺中法制局18日攜手潭子區公所首度舉辦中部5縣市調解制度論壇,法界專家、基層實務工作者以及「公道伯」逾百人齊聚,聚焦4大制度議題。市長盧秀燕指出,調解工作專業且具挑戰,須依靠委員的智慧與耐心,是困難度非常高的工作,臺中調解績效非常好,感謝委員們的用心。
「調解共好.制度共進─中部5縣市調解制度的現時挑戰與未來展望論壇」今於林酒店舉行,由苗栗、彰化、南投、雲林縣市政府共同協辦,集結中部5縣市的政府代表、法界專家與基層實務工作者。論壇開場由潭子區調解會主席劉興榮與西屯區調解委員湯順科分享實務經驗,協助民衆從對立走向共識,真實呈現基層調解工作的挑戰與溫度。
盧秀燕致詞表示,臺中每年調解案件約2萬3089件,去年調解成功案例高達96.1%,調解工作專業且具挑戰,須靠委員的智慧與耐心,除了感謝5縣市調解夥伴齊聚交流外,特別肯定潭子區調解會主席劉興榮的號召與籌劃。
臺中市政法制局長李善植說明,今日座談聚焦4大制度議題,邀請前臺北地方法院法官鄭麗燕、臺中地方檢署檢察官張凱傑、三元法律事務所主持律師林三元,以及潭子區調解會主席劉興榮擔任與談人,針對「合意自由」、「倫理規範」、「案件績效」及「任用標準」等關鍵面向進行深入交流與實務反思,從不同角色立場提出制度優化方向。
民政局長吳世瑋補充,調解制度是基層民政工作的重要一環,也是地方公權力與人民溝通最直接的窗口,民政局將持續與各區調解會緊密合作,結合地方實務經驗與制度改革動能,強化倫理規範、精進任用制度,讓制度更加健全、專業且富有人情味,共同打造一個更具韌性與對話文化的社會。
法制局強調,調解制度是連結司法體系與地方治理的重要橋樑,制度的改革不應止於數據提升,應迴歸爲人民建立一個公平、有效、可信賴的對話平臺的初衷。今日論壇提出的實務觀察與制度建議,將成爲未來推動政策與跨縣市合作的重要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