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報深一度|國家能源集團在渝投資加碼 重慶能源供應加速打開新局面
4月30日,重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會見國家能源集團相關負責人。
據瞭解,重慶是國家能源集團戰略佈局的重點區域。近年來,雙方在重大能源項目建設、能源保供、清潔能源開發利用等方面不斷深化合作。未來,國家能源集團將持續加大在渝投資和項目佈局力度,加快推動議定事項落地落實。
記者注意到,就在3天前,重慶發展能源有限公司正式揭牌成立,標誌着重慶在推動能源產業專業化、集約化、規模化發展上邁出關鍵一步。
以此次會面爲新起點,國家能源集團如何助力重慶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當前,重慶能源產業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下一步,重慶能源供應如何開創新局面?就此,記者進行了採訪。
PART01
國家能源集團在渝投資加碼
事實上,國家能源集團與重慶在電力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的合作已長達23年。
早在2003年,中國國電集團就在重慶投資建設萬盛電廠。
而國家能源集團,正是由中國國電集團和神化集團在2017年聯合重組而來。
2021年,國家能源集團整合在渝企業,成立了國家能源重慶電力有限公司,下轄5家控股企業,涵蓋發電、能源銷售、鐵路運輸三大業務板塊,目前在渝資產規模已達到236億元。
作爲重慶主力發電企業,國家能源集團在重慶已經建成萬州電廠、重慶電廠、恆泰電廠等大型燃煤項目,在渝電力裝機457萬千瓦。
市能源局局長王祖勳介紹,下一步,雙方將在加快構建新型能源體系、推動重大電力項目建設、提升重慶煤炭供應能力等方面深化合作。
其一,將在渝東北、渝東南等風光資源相對豐富地區,加快規劃建設“百萬千瓦級風光儲一體化”清潔能源及儲能項目,打造新能源維保運營實訓基地;
其二,將發揮國家能源集團能源行業“產—供—儲—銷—用”全產業鏈優勢,研究液態陽光、綠電制氫等新技術工業示範項目;
其三,將加快推進萬州煤電二期項目建設,確保2025年開工、2027年建成投運;
其四,將充分發揮集團煤炭產能、自營鐵路及港口資源優勢,提高重慶市場煤炭供給規模和長協煤比例,並積極論證在渝儲煤項目。
PART02
“三招”強化電力保障基礎
國家能源集團爲何深耕重慶長達20多年?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方面,作爲超大城市、工業重鎮,重慶電力市場用戶需求量大;另一方面,重慶能源短缺的背後,蘊含着巨大的市場機遇。
據瞭解,重慶長期處於“貧煤、少水、有氣、無油”的局面,風、光資源有限,是西南地區唯一能源淨輸入省市,對外依存度接近70%,其中電力1/4以上依靠外來,預計到2035年,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上升。
“十四五”以來,重慶積極謀劃、主動作爲,打出“三招”強化電力保障基礎。
第一招,實施“外引內增”,構建多元電力供應保障格局。
在“外引”方面,川渝特高壓交流工程在2024年底建成投運,“疆電入渝”計劃今年12月整體投產,疆電(南疆)送電川渝、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加強工程(川北—涪陵—銅梁)、渝黔直流背靠背工程增補納入國家規劃正開展可行性研究,藏電入渝、西北沙戈荒電入渝、川渝特高壓交流南環網(川南—江津—涪陵)、渝陝直流背靠背工程正在抓緊開展前期論證。
在“內增”方面,建成重慶電廠環保遷建煤電項目,加快推進合川雙槐三期煤電、萬州二期煤電項目,進一步強化市內主力電源。建成西南首個百萬千瓦級抽水蓄能電站,加快推進奉節菜籽壩、雲陽建全等抽水蓄能電站,大幅提升全市電力調峰能力。
此外,近500萬千瓦天然氣發電項目正順利實施,建成永川港橋燃機熱電聯產項目、兩江燃機二期首臺機組,江津燃機等項目計劃今年投產,潼南燃機、渝北燃機計劃在明年投產。
第二招,推進“能源轉型”,清潔低碳消費走在了全國前列。
近年來,重慶先後啓動了“百萬千瓦屋頂分佈式光伏”和“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推動新能源規模從164萬千瓦提升至596萬千瓦,其中分佈式光伏裝機達220萬千瓦,提前完成了“十四五”規劃目標。
第三招是深化“電力合作”,基本形成互濟保障格局。
近年來,重慶會同四川深化川渝特高壓交流環網論證,與新疆共同推動疆電(南疆)送電川渝工程納入國家規劃並啓動前期工作,會同西藏、貴州、陝西提前謀劃“藏電入渝”輸電通道及渝黔、渝陝直流背靠背工程,積極爭取納入國家“十五五”相關規劃。
PART03
深化合作破解能源困局
不過,客觀來看,未來,重慶電力保障依然面臨三大挑戰:一是市內可開發資源有限,對外依存度大幅提高;二是極端天氣頻繁發生,度夏電力保供凸顯短板;三是統籌兼顧綠色安全存在難度,綜合成本上漲壓力較大。
面對以上難題,強化與電力中央企業的合作,成爲重慶紓解能源困境的有效路徑。
事實上,除了國家能源集團,近三年,重慶還分別與國家電網公司、國家電投集團、中國大唐集團、中國華能集團、中國華電集團、華潤集團、中石化、中石油、國家管網等中央企業簽訂戰略合作協議,聚焦新型能源體系和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成效顯著。
王祖勳表示,未來,重慶將進一步強化與中央企業的能源合作,持續強化電力保障基礎。
比如,重慶將着力從傳統電力受端向“西電東送”能源配置樞紐轉變。按計劃建成投產哈密—重慶±800千伏特高壓直流工程,儘快開工建設渝黔直流背靠背工程、疆電(南疆)送電川渝、川渝1000千伏特高壓交流加強工程(川北—涪陵—銅梁),積極爭取藏電入渝、西北沙戈荒電入渝、川渝特高壓交流南環網(川南—江津—涪陵)、渝陝背靠背直流工程增補納入國家規劃。
夯實市內能源供應基礎,也是重要一環。重慶將力爭2025年建成兩江燃機二期等475萬千瓦天然氣發電項目,2027年建成合川雙槐煤電三期、萬州電廠二期項目,2030年抽水蓄能電站、新能源裝機規模分別達到360萬千瓦、900萬千瓦。
與此同時,重慶還將加速推動能源電力綠色低碳轉型,加快烏江白馬、嘉陵江利澤、涪江雙江等航電樞紐建設,持續挖掘市內中小流域水電潛力;堅持集中式和分佈式並舉,全力推進風光等新能源開發,力爭2025年、2030年分別新增新能源裝機200萬千瓦、500萬千瓦。
此外,重慶還將建強市內電網,優化佈局網架結構,依託川渝特高壓交流、哈密至重慶特高壓直流工程,加快推進市內“雙環兩射”500千伏目標主網架建設,強化主城都市區網架結構,提升渝東北、渝東南地區向主城負荷中心輸電通道送電能力。
特別是,重慶還瞄準新型智慧電力系統,加速提升電力終端互動能力。比如,重慶將鼓勵產業園區、工業企業加快建設分佈式光伏和用戶側儲能;開展基於車聯網的新型智慧電網建設,支持電動汽車、家用儲能、智能家居等多元化負荷廣泛接入;以“虛擬電廠”建設爲切入點,推動配電網數字化轉型。
來源:新重慶-重慶日報
編輯:蔡楊
審覈:周雨
主編: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