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報觀察 | 碧桂園關山待越
來源:市場資訊
(來源:觀點網)
觀點網 今年的碧桂園繼續忙碌。
保交房任務還要完成、銷售還在承壓、債務重組承諾年底完成……年中節點,一份預估虧損盈警公告先行發出,2025年的路依舊難行。
但出乎意料的是,恆生指數公司於8月22日宣佈了2025年第二季度恆生指數系列檢討結果,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的名單之中,碧桂園赫然在列。
這距離碧桂園被被剔出恆生指數成分股行列,剛好過去兩年。
或許再次被納入恆生綜合指數的消息影響了市場對盈警的情緒,碧桂園股價也在週一開盤後經歷了一波起伏。
不論考得怎樣,成績單還是要公佈。8月29日,碧桂園按時披露2025年中期業績報告。
時隔兩年,碧桂園回到了恆生綜合指數行列,但還要更多努力才能走到化險的終點。
減債近千億
艱難爬坡過坎兩年,碧桂園的財報表現還沒有明顯改善。截至2025年6月30日,實現總收入725.7億元,同比減少約28.9%。
碧桂園的收入主要來自房地產開發與科技建築兩部分,其中房地產開發收入700.28億元,同比下降29.1%;科技建築收入14.66億元,同比下降40.5%;包括物業投資及酒店經營在內的其他業務收入8.09億元,同比上升33%,也是唯一錄得正向增長的經營板塊。
房地產開發依舊是碧桂園支柱業務,下降幅度已經平緩不少,但還是連累總收入進一步下滑
報告期內,碧桂園錄得歸屬於公司股東權益的合同銷售金額167.5億元,對應合同銷售面積爲205萬平方米,較去年同期分別下降35.57%、22.64%。
據觀點指數發佈的《2025年1-6月房地產企業銷售表現·觀點月度指數》,1-6月,前100房企實現累計權益銷售金額11821.94億元,同比下降約13.23%。
以行業平均銷售情況看,碧桂園下探幅度相對較深,預計需要更長時間進行修復。
盈利端,房地產開發項目結算毛利率仍處於低位,銷售成本、行政費用及研發費用也在盡力壓降,期內毛損進一步擴大至64.57億元。加上物業項目資產減值,碧桂園錄得淨虧損196.5億元,歸母淨虧損爲190.8億元。
資產負債表方面,碧桂園總資產爲9093.28億元,與年末相差幅度不大,下降部分主要得益於減債努力,當期淨資產爲239億元。相比場內場外部分面臨相同困境的同行,淨資產仍舊保持爲正已是難得亮點。
得益於期內減債略有成效,碧桂園總負債由2024年同期9845.89億元降至8854.1億元,減債規模爲991.79億元。
碧桂園表示,總負債中約2220億元合同負債舒服已預售但未確認收入的房款,不涉及現金償還,並於房屋交付後即可結轉收入。減去相應數額,現存總負債約爲6634.1億元。
截至2025年6月30日,碧桂園現存銀行及其他借款1555.1億元,優先票據745.7億元,公司債券177.23億元,可換股債券67.8億元,總借貸金額約爲2545.83億元。
而銀行及其他借款當中,1301.3億元須於一年內償還,248.9億元須於五年內償還,4.9億元須於五年後償還。
現金情況方面,碧桂園共有總現金餘額240.62億元,其中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62.82億元,受限制現金約爲177.8億元,資本負債比率從上年末的81.4%上升至90.6%。
“兵無常勢,水無常形”、“積力之所舉,則無不勝也;衆智之所爲,則無不成也”,雖然市場環境複雜多變,面前挑戰重重,碧桂園在財報中表示:“應當更有信心,公司也將繼續圍繞保交房、穩資債、保經營的戰略開展工作。”
年底衝關卡
保交房依舊是碧桂園的首要任務。
這是陷入流動性緊張困境以來,碧桂園每次月度會議上都要着重說明的部分。
8月初,碧桂園董事局主席楊惠妍在月度會議上強調:保交房工作必須保持高度緊迫感,要緊抓三季度黃金窗口期,搶前抓早、加速衝刺。
近三年以來,碧桂園已累計交付超170萬套房屋,其中2023年全累計交付60萬套,2024年交付38萬套,2025年要完成的保交房目標爲20萬套。
2025年上半年,碧桂園及其聯營合營公司累計交付房屋約7.4萬套,保交房工作持續推進,但挑戰猶存。
挑戰在於,碧桂園的目標是在年底實現保交房任務收官。而兜兜轉轉,保障保交房工作行進甚至衝刺的關鍵因素,還要歸結到流動資金上。
對於已經出險的房企而言,獲得流動資金大約有兩個主要渠道,一是處置資產,二是房屋銷售。
在開源節流、降本增效的同時,碧桂園近三年內處置各類資產回籠已超650億元。近一年內,包括藍箭航天11.063%股份、長鑫科技1.56%股權、萬達商管1.79%股權在內,出售投資項目股權籌集資金約63.74億元。
但只靠處置資產獲得的資金無法支撐起復雜艱鉅的保交房工作,如何提高銷售是碧桂園需要堅持思考的另一項問題。
政策端,房地產政策持續支持市場“止跌回穩”,上半年約有170個省市出臺政策超340條,核心城市樓市已有回暖跡象。碧桂園的銷售希望,同樣依賴市場環境變化。
碧桂園總裁莫斌則於8月月度會議上強調:“政策蓄力需要經過一個過程和達到一定程度。政策已經轉向,市場將會轉向,我們要堅定信心。”
銷售修復回調趨勢還需要時間,債務重組這邊則進展較爲迅速。
今年1月9日,碧桂園成功在清盤呈請正式提訊前,公佈了境外債重組正式方案。隨後,清盤呈請聆訊延至2025年5月26日。
方案公佈之後,碧桂園在債務重組上的主要工作變爲與債權人之間的拉鋸。
根據公告,截至8月持有現有公開票據本金總額超77%的持有人已加入重整協議,碧桂園也與代表組別一銀團貸款本金49%的協調委員會訂立重組支持協議。
完成境外債重組工作的時限已經定在年底,碧桂園在中報稱:“有信心在今年內完成境外債務的整體重整工作。”
若任務能按時完成,“2026年進入正常經營狀態”的規劃或許能夠實現。
在境外債重組方案五種選項都足夠認購的情況下,重組後碧桂園預計降債約117億美元,對應人民幣約840億元有息債務,還預計可增加淨資產約人民幣700億元,資產負債表將迎來大幅改善。
關山之後纔是曙光,將目光收回當下,保交房與債務重組皆是重擔,碧桂園如今能做的是先踏穩腳下的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