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中央地方不同調 非洲豬瘟急速變調?
臺中出現非洲豬瘟後,行政院立即宣佈升級緊急警報,延長全國豬隻的禁運、禁宰時間,各地也採檢抽樣養豬場,並消毒訪視。圖/臺中市農業局提供
發現非洲豬瘟警報初響碰上連續假期,民衆尚在無感,防疫節奏更是提不上來;看到國人遲無反應,行政院立即宣佈升級緊急警報,延長全國豬隻的禁運、禁宰時間,也對境外、境內可能的豬瘟進擊繃緊神經;或許真是連假的鬆懈,中央雖升級防疫,但整體態勢中央三級單位、各地方政府仍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
或許近二十年沒有非洲豬瘟疫情,大家淡忘了萬一被國際畜疫組織(O.I.E)認定爲非洲豬瘟疫區的嚴重性,臺灣立即面臨喪失豬肉外銷市場的國際抵制,即便O.I.E日後可能有除去對臺灣制裁措施,但臺灣在爭取不再強制施打疫苗的「拔針」待遇也是很漫長的過程。從被宣佈疫區到日後可能拔針,臺灣幾十年努力建立的非豬瘟疫區形象早已毀滅殆盡。
因此,已經進入極短暫的「桶箍」時間務必嚴格把握,把防疫的一片片各自獨立、鬆散的桶片以箍筋牢牢的鎖緊,不容防疫網有任何隙縫。要知道桶箍是緊守臺灣豬肉外銷市場最後努力。臺灣豬肉在亞洲各國強鄰環伺下這幾年維繫得非常不容易,亞洲各國隨時都想幹掉臺灣這一豬肉王國。
很糟糕,非洲豬瘟爆發這幾天各級機關似乎漫不經心,賴總統之前主張廚餘養豬,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也有「吃光,就沒有廚餘問題」的讓人失笑言論,各縣市也都自有是否開放廚餘養豬的觀點,臺灣一天兩千噸廚餘不過是不到百輛砂石車的運載量,怎麼處理有那麼複雜嗎?各地爭相挖設廚餘掩埋場,砸大錢建廚餘高溫蒸煮場,讓人懷疑這是搶廚餘生意?還是認真看待廚餘是項資源?
廚餘問題在臺灣尤其具高度不確定性(Uncertainty), 亦即有風險性及爭議性,這完全符合敏感公共議題的特質。公共議題爭議高是特性,另個困擾是討論不能純化,極容易被政治染指,賴政府、卓閣揆講話不周延顯而易見,行政院請出冷板凳坐久的政委陳時中說三道四的復出江湖,刻意把防治豬瘟扯成臺中市疫情初爆的疏失,刻意營造成打盧市長大戰,真讓人慨嘆難道不能還臺灣乾淨的防疫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