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中歐搬走最大石頭 臺灣仇中操作別玩太過火
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被問到中方是否已取消對歐洲議會前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uetikofer)的制裁時表示,「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圖/歐新社資料照片
中歐正走在和解的路上。大陸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最近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到中方是否已取消2021年對歐洲議會前議員包瑞翰(Reinhard Buetikofer)的制裁時表示,「經雙方商定,中方和歐洲議會決定同步全面取消對相互交往的限制。」
他說,過去幾年,中歐立法機構交往因爲衆所周知的原因,出現了一些波折。當前形勢下,雙方都認爲,中歐加強對話合作十分重要。接着林劍即宣佈了雙方同步全面取消制裁措施的訊息。他還補充說:「我們相信並期待,隨着中歐全面恢復立法機構交往,雙方交流和理解將更加深入,將爲中歐關係持續健康穩定發展注入新動力」。
衆所周知,2021年3月22日,爲了所謂新疆再教育營問題,歐盟理事會決定對11名個人和4個實體進行制裁,其中包括4名中國官員和1個實體。同一天,中方決定對歐盟及相關10名人員和4個實體實施反制,其中就包括包瑞翰在內的5名歐洲議會議員。
當年這一舉措直接導致中歐關係全面惡化。前一年即2020年12月前德國總理梅克爾卸任前推動簽署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從此被歐洲議會無限期凍結。
根據林劍宣佈的訊息,這一紙被凍結了快5年的協議,似乎重現了由雙方各自批准後生效的曙光。
據披露包瑞翰解除制裁消息的《南華早報》報導,今年4月大陸就已取消了對歐洲議會現任議員的制裁。但在7月4日一封致歐洲議會現任議長梅措拉(Roberta Metsola)的一封信中,中方明確表示此舉也適用於此前受其制裁的歐洲議會前議員。所謂的前議員,其實就是單指包瑞翰。
包瑞翰去年退休,但退休前他一直是歐洲議會主導中國事務的靈魂人物。而6月底大陸全國人大代表團訪問布魯塞爾期間。歐洲議會對華關係代表團要求中方取消對包瑞翰的制裁,才考慮恢復正常化關係。中方顯然因此從善如流。
中歐終於搬走了過去造成彼此關係冷淡的一塊大石頭,代表下週即將登場的中歐領導人峰會不會只走一個過場。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萊恩和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固然過去對大陸並不十分友善,但當歐洲與美國川普政府爲了關稅而關係觸礁時,歐盟領導人似乎想起了中國的重要性,即令他們可能只是將中歐關係當成與美國較勁的一根槓桿而已。
當然,現在就認定中歐關係會回到梅克爾主導歐盟外交關係時期的親密,顯然過於樂觀。因爲歐洲在安全議題上仍然因爲俄羅斯在俄烏戰爭中日漸取得上風,而一直怪罪中國。
同樣的《南華早報》在這月初就曾報導,大陸外長王毅7月初與歐盟高級外交與安全政策代表卡拉斯進行戰略對話時,曾表示中國不希望看到俄羅斯失敗,因爲擔心美國因此將全部注意力轉移到北京。甚至報導還說,這場談了四小時的對話,王毅向卡拉斯上了好幾堂的歷史課與現實政治課。
可見中歐關係仍有諸多荊棘需要克服,特別是最近雙方又因稀土、電動車及豬肉等貿易問題,陷入更多猜忌。但誰都不能忽略,中歐關係可能已經走出谷底,朝着排除價值議題干擾的現實主義走向,進一步修好的趨勢。
不僅如此,最近圍繞着中國大陸的外交環境,都在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好轉的跡象。不只日、韓因爲石破茂與李在明新領導階層對華態度都較前任友善,最近印度與澳洲官員也紛紛藉由訪陸尋求改善關係,就連川普政府都不斷取消對陸制裁措施,黃仁勳在北京宣佈H20的AI晶片已被重新允許在中國銷售,就是川普的一個示好動作。
在全球都擔憂日漸增多的區域衝突,可能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時刻,北京反而是藉此塑造它的和平形象。
如果馮德萊恩與科斯塔兩位歐盟領導人在下週北京與合肥與大陸領導人的會談,獲致了意外的成果,而川普也真如預期在年內訪陸,一個全新的世界格局不無可能就此打開。
在這個新格局底下,臺灣必須思考自己的位置。「抗中保臺」思維的保鮮期恐怕不會太長,民進黨的仇中愚民操作不要玩得太過火,以免有天淪爲外人談資裡的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