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鄭麗君遲來的80分鐘記者會 說清楚了什麼?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天率臺美關稅談判團隊召開記者會,表示將持續向美國爭取以非疊加方式計算關稅。記者邱德祥/攝影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昨天率臺美關稅談判團隊召開記者會,這場遲來的記者會,長達80分鐘,訊息量卻很少。但官方總算表態我方將向美方爭取,在既有的20%關稅之上不要再疊加,也會設立線上專區供產業界查詢關稅稅率,有那麼間接承認錯誤的一點點味道。
這證明,官方自己心知肚明,和日本比起來,臺灣的談判團隊顯然不夠力。既未在第一時間向美方力爭不要疊加,更是在各方譁然之後才表示會向日本看齊,也將向美國爭取,實在不夠主動積極。而且官方老是推給民間企業已清楚關稅怎麼疊加,也未免太過行政怠惰。
而整場記者會聽下來,多數是國人知道的資訊,包括臺美關稅談判會和接下來232條款包裹一起談、非關稅貿易障礙是必考題、再三強調絕無黑箱作業等。其餘對產業衝擊的評估也顯得過於樂觀,例如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分析,受美國新關稅衝擊的工業產業中,臺灣大部分競爭對手都包含關稅比臺灣更重的中國,政府會輔導業者搶進中國讓出的市場,說得十分輕巧;他還認爲,臺灣第3季出口會持續成長,理由是臺灣對美出口以資通訊產品爲主,232調查在進行中,又碰上AI時代來臨,這也顯得過於短視。
至於勞動部評估受關稅影響人數爲4.2萬,對照從4月中到8月1日,無薪假廠商已從110增加到190家、人數從1682人增加到3441人,已經倍數成長。勞動部的評估是否偏向樂觀,是一大問號。
臺灣談判團隊在歷經四次實體磋商及十次視訊會談,迄今國人只知道從4月2日美方宣佈的32%降到目前20%的暫時性稅率,然後進度就是「還在談」。至於相較於日本大投資5500億美元、南韓3500億美元,臺灣投資美國,真要投資外傳的4千億美元的天價?臺灣有無能力對獅子大開口的美方說NO的籌碼?未來又將開放哪些市場、還要附加哪些條件換取稅率再降、會不會出賣半導體關鍵技術…種種疑問,在昨天的記者會上都得不到答案。
關稅談判了快大半年,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日本媒體訪問時說,預計在10月底前大致完成與尚未達成貿易協議國家的談判。他表示,隨着時間過去,關稅應該會像「融化中的冰塊」,暗示有可能調降。但就不知道,按照現有已知的談判成效來看,臺美關稅談判也能如此,抑或仍面對鐵板一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