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印度與中國大陸共享資源會是好算盤

中國大陸終於啓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利開發計劃,引發印度當局關注。圖爲中共在西藏自治區興建的水壩。新華社

中方終於啓動雅魯藏布江下游水利開發計劃。這計劃蘊藏的水力資源是長江三峽大壩至少三倍的規模,蹉跎了至少半世紀,因爲位於藏南的雅魯藏布下游有主權爭議,至少1962年中印戰爭後下遊河段死寂,中方雖有的是水工專家,但那河段連調查、踏勘都沒做,遑論開發!

發源於喜馬拉雅山北麓的雅魯藏布江平均高度約4000公尺,自發源地一直到下游巴昔卡的幹流超過2000公里,估計水力資源達8000萬千瓦,但坡降的落差並不大,在貫穿青藏高原後神奇的大「U」轉彎,向南橫切喜馬拉雅山脈,雅魯藏布江下游段約50公里長,坡降竟高達2000公尺,鬼斧神工的下游段,竟蓄積7000萬千瓦驚人的水力資源,放着寶山不開發,實在因中印邊界的紛爭更棘手。

雅魯藏布江是中國大陸第五大河,其它更有經濟效益的形容包括:海拔最高、坡降最劇烈、流域面積寬廣的大河;關注雅魯藏布不能只看幹流,還得計入一百多條支流,尤其支流水電站密佈,多到數不清楚,尤其支流的水電站都是隨坡降的階梯式水利設施,推崇雅魯藏布江是世界頂級水利設施應非溢美,這些形容是尚未計入水力資源最豐沛的下游河段。

中方終於決定啓動雅魯藏布江下游的水力資源不外兩個原因,一是中印的主權糾紛迎來緩解,另因上、中游的水利建設已將雅魯大江的水力資源多數鎖在中國大陸境內,即便印度搶築大壩攔下水資源,但可着力之處已有限,因而放手仿照湄公河模式,邀集途經中南半島的幾個國家共管、共同開發。

相較雅魯藏布江巨量、大流域的水力共享,臺灣也有金廈、福州馬祖等微量級的與中方共享資源,主要是共飲福建水,金門部分自有水資源多是雨水及地面水,花崗岩地質儲水能力不佳,幾年前即與福建水政部門簽約買水,如今運作以見成效;馬祖更是缺水,甚至海水混淡水才能應付。

臺灣與大陸共享資源着墨於四通:通航、通水、通氣、通電,目前以通水做得較有規模,通電部分大陸拉根海纜就解決了,但目前並不積極,因爲金門、馬祖的發電都有餘裕,只是不能奢求是綠電等再生能源;中方倒是積極,福建端的硬體建設都完成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