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潛艦國造成為困局 蔡英文欠賴清德一個道歉

國防部長顧立雄(左)昨列席立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報告「潛艦國造原型艦海測執行現況」,顧承認其他國家首度投入潛艦製造,第一艘至少要7年以上,我國則只設定5年,當初過於樂觀。記者林伯東/攝影

立院外交國防委員會安排潛艦國造報告,面對無法預判海鯤艦何時交艦的尷尬處境,國防部長顧立雄承認,其他國家首度投入潛艦製造,第一艘至少要7年以上,我國則只設定5年,當初過於樂觀,「沒有理解現實,尤其沒考慮國情」。先前飽遭紅帽子伺候的立委馬文君、黃仁,則是一吐惡氣,大鳴大放。黃仁則問顧立雄:「被欺騙的感覺如何?」馬文君質疑,誰纔是一路走來的錯假訊息來源,誰纔在認知作戰?

黃曙光請辭國安會諮委後,國造潛艦IDS恐成爲「爛尾」的傳言就大爲流行,社羣網站出現大量諷刺的短影音作品,或質疑海鯤號性能噸位不及日本新潛艦,唯獨價格貴得多的論調。民進黨立委難以爲造艦進度護航,只好集中火力質疑這些嘲諷之作,認爲它們多是對岸的認知戰。

不少嘲諷IDS或賴政府的影音作品,確實可以看出大陸網民的風格,然而這是「肉腐生蛆」的結果。正因IDS成爲問題,有心嘲諷者纔有可乘之機。更正確說,當初蔡政府力推IDS而享盡光環紅利,如今賴政府就是補繳帳單的苦主。

近年其他跨足潛艦產業的國家,都是先找一個先進國家合作,引進對方成熟設計,由外購演進到國內組裝,逐步提升零件自制率,等到完全掌握技術,再依自身需求調整未來量產艦的規格。我方受限外交處境,很難找到「導師」角色,只能到處拼湊,東學一招、西學一式。這固然是不得不然,但也註定性價比明顯低落,必將多耗許多時間和金錢,作爲一次次難關的「學費」。

IDS與多項蔡英文上任後宣示推動的「國造」項目,各項重要的時間節點,往往配合政壇上歷次選舉。例如在2019年競選連任前舉行出廠典禮的勇鷹高教機,乃至2023年9月舉行下水典禮的海鯤艦。海鯤艦真正首次與海水接觸,要到第二年2月,已經是總統與立委大選之後。換言之,工程進度的考量不是專業,而是先判斷其在政治上的效果。

衆多國外例子可看出,先進武器的研發進度延宕,追加時間與鈔票,往往不是新聞。老牌武器生產國都無法避免,初窺門徑的臺灣何德何能,認爲自己能比其他國家更省時間,而且更不會遭遇意外狀況?

當年蔡總統與其國安團隊,顯然把大內宣當成一切施政的頭等要務,因此不斷透過各種放話等管道帶風向,型塑局勢大好的氛圍。不但藉由側翼媒體、意見領袖釋放,自制裝備性能世界一流之類的洗腦言論,甚至還畫出更多遠程大餅,諸如開發下一代自制戰鬥機,包括噴射引擎都要自制。

當然,牛皮總有吹破的一天,醜媳婦終究還是要見公婆。其實早在蔡政府後期,已開始出現圖窮匕見的態勢,例如全力吹捧護航高端疫苗,卻無法獲得WHO或其他國家的認證,當初相信政府話術的「愛國人士」,必須重新接種其他疫苗才能出國。如今更是業力爆發:除了IDS成爲大問題,光電綠能的爛攤子,甚至非核家園所帶來的毫無韌性,各項後遺症一一浮現,每一項都困擾賴政府。

這讓人想起前些年現金卡席捲全臺,許多消費者快樂花費之後,淪爲卡奴的悲慘窘境。蔡英文創下連任時超高票的歷史紀錄,更是少數沒在卸任時聲望掃地的總統。但在肯定她權力運用嫺熟之餘,卻也不能忘記:蔡政府的諸多成就,往往是靠寅吃卯糧,把「利多」提前到自己任內,而把「利空」刻意拖到卸任後才爆發。賴總統多挨這一槍,蔡前總統着實欠他一個道歉。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