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沒有選擇核電機會?曾文生最沒資格喊冤

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左)到立法院備詢,對在野陣營認爲臺電不用核電的批評大喊「對臺電不公平」、「有失公道」,因爲「臺電沒有選擇機會」。記者林伯東/攝影

總統府氣候變遷委員會副召集人童子賢昨天盛讚核能,並稱若讓核電幫忙,可以每年替臺灣省下N千億元,在野陣營則質疑因執政黨廢核導致電價大漲;臺電董事長曾文生坦承,因核能機組除役,影響臺電收入,但也喊冤稱臺電沒有機會選擇核電。但問題是,以核養綠公投早就都通過了,臺電從來就不缺選擇核電的機會,曾文生這場戲演得太假了。

立法院教育及文化委員會召委昨天舉行「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公聽會,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以錄影的方式參與,他列舉核能供電穩定、用地小、不排碳、經濟實惠、韌性好等五大優點,並指核電成本是一度電1.42元,讓核電幫忙,可以每年替臺灣省下N千億元;在電價即將調漲之際,童子賢的發言再度受關注。

童子賢發言固然備受矚目,但其實美方表態更左右民進黨政府對核能的態度。美國在臺協會處長谷立言日前宣稱,美國願爲臺灣提供天然氣、核能等能源,還提及美日等國因AI相關產業電力需求開始使用核能,民進黨內已出現兩派意見激烈交鋒,從相關官員迴應童子賢談話的內容,已可看出梗概。

核能安全委員會副主委張欣在公聽會中即表示,若核子反應器設施管制法修法通過,仍須審慎評估安全性、可行性及執行效益後,決定是否提出申請。經濟部長郭智輝更進一步表示,如果立院通過核管法修法,經濟部及臺電會按照法令來執行,但核能佔發電比例並不高,若核二、核三持續運轉是否真的能讓臺電賺錢,還要再評估。但總體看來,反核似乎已不是鐵板一塊。

根據清華大學教授葉宗洸的估算,若核二、核三機組延役持續運轉,足可讓臺電一年賺進超過600億元。臺電董事長曾文生也打起算盤,指核二廠1號、2號機及核三廠1號機除役,影響臺電去年的收入是273億元,佔臺電累虧比例很低,核電除役對電價影響並不如外界想像那麼大。但好笑的是,他竟對在野陣營認爲臺電不用核電的批評大喊「對臺電不公平」、「有失公道」,因爲「臺電沒有選擇機會」。

臺電真的如曾文生所言「沒有機會選擇核電」嗎?2018年11月24日九合一大選合併舉行以核養綠公投,當時同意票達589萬5560張,不同意票僅401萬4215張,有5成4的民意是支持以核養綠,結果民進黨政府唯一做的是拿掉電業法第95條第1項,即廢除「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一百十四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之條文。

當時行政院還明白表示,核一、核二和核三都已錯過申請延役的時機,不可能延役;核四就算重啓,也要到2025年才能商轉,到時候電力已足夠,不必再使用核能。擺明即使公投已過,民意還是抵不過黨意,非核家園神主牌依然屹立。

如今曾文生卻說臺電沒有選擇核電的機會,稍有常識者都清楚,臺電的選擇機會是被民進黨政府剝奪;2018年公投之後一一應證,核一、核二和核三均如預期先後除役,核四也未重啓,一切都照着2025非核家園的方向在走;唯一有變的是北部電力缺口達200億度,如果時間倒轉,核四能商轉,一年發電量即有200億度,問題迎刃而解,更別說核一、核二延役也可提供逾200億度的發電量能。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時,曾文生是經濟部次長,核二廠2號機是在2023年除役。核三廠1號機是在去年除役,都是曾文生轉任臺電董座任內發生的事;曾文生一路參與其事,他應該是最沒有資格說臺電沒有選擇核電機會的人之一,如今卻跑出來喊冤,豈不笑掉天下人的大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