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美關稅首批名單沒臺灣 是好消息或壞消息?

白宮今日公佈第一批14國關稅名單,多數國家等來的是跟4月差不多的稅率,臺灣未在首批名單裡。圖爲美國總統川普與商務部長盧尼克在4月2日宣佈各國關稅的資料照片。路透

全世界都在等待「放榜」,歷經川普4月宣佈對等關稅的震撼,再煎熬90天寬限期之後,各國努力的結果幾乎是「談了個寂寞」。今日公佈第一批14國名裡,多數國家等來的是跟4月差不多的稅率,只有日前英國、越南的談判結果算是不錯。而臺灣未在首批名單裡,到底是好消息還是壞消息?

初步看來,有好也有壞。從好的方面看,代表臺美還在談判中,至少還有點希望,沒列在美國提前攤牌的名單裡,在川普心裡,我們不算「冥頑不靈」。但往壞處想,日前公佈越南的稅率比4月減半到20%,當時給了臺灣希望,還以爲我們也可以減半,即從原本的32%減到15、16%,看來不是這麼回事。

在剛公佈的14國名單裡,不但大多數維持高稅率,根據川普的說法,都還可以再談,只要談到美國滿意,稅率就不是鐵板一塊。這下子,90天之後還有90天,全世界的經濟繼續陷入混沌不明。

至於從美國已公佈的關稅結果來看,對臺灣的啓示是什麼?

越南看起來是比較好的示範。美國對越南的稅率是一般20%,但是如果被老美對發現有「洗產地」的事實,稅率就會加倍跳到40%,顯見這點是美方在意的。有了這個參考範例,臺灣在「洗產地」若多用力證明我方無此情況,或許可以獲得先前低一點的稅率。

另外一個關注重點是,美方公佈的日本、南韓稅率都跟先前差不多,日本的稅率甚至還被多加了一個百分點,顯然其實因日本在稻米及跟汽車方面有國內的壓力,在談判桌上無法百依百順,美國沒在體諒,仍然強硬,毫不退讓。南韓也是一樣,最在意的是汽車整車出口稅率,這是雙方無法達成協議的關鍵。不過,在8月1日關稅生效前,還有3周的談判期,未來仍有變數。

回到臺灣,在談判前就讓出所有籌碼,包括半導體赴美投資、加大對美採購,都被美方視爲理所當然,在談判桌上,我們到底還能亮出什麼樣美方滿意的籌碼?又能不能夠因此獲得比日韓更好的待遇?攸關臺廠的出口競爭力。這點在政府談判團隊黑箱作業的情況下,外界目前難窺進度,只能靜待結果。

在對等關稅之外,另外一個要密切注意的是「232條款」,根據美國貿易擴張法第232條規定,只要認定對美國國安有威脅就會加徵關稅,由於臺灣出口到美國的產品幾乎八成落在這個項目裡,包括半導體及伺服器等,這對臺灣將是下一個更嚴峻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