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解密普發1萬現金為何竟似向民進黨乞討
國民黨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許多民衆關心普發現金何時入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去年超徵稅收再創新高,國民黨主張還稅於民,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明定普發1萬元並一讀付委審查,坊間熱烈討論入袋時間;不過,此事還得再觀察行政院長卓榮泰及高雄市長陳其邁的說法,卓語帶保留允諾「朝這個方向走」,陳其邁說「不應常態發放」,其實兩人都不想讓這筆錢的用途法制化,在民進黨眼中,人民也從來就不是頭家。
去年稅收3.76兆元,超徵5,283億元,創下歷史新高;由於連年超徵,國民黨立法院黨團主張全民普發現金1萬元,並推動修法要讓「還稅於民」法制化。行政院長卓榮泰月初允諾「朝這個方向走」,主計長還說,若立法院5月通過特別條例,行政作業時間約需三個月。國民黨於是推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草案,啓動普發現金作業及推動法制化第一步。
只是,如果細聽卓榮泰的談話,這一萬元恐怕未必如藍營盤算能順利如期如數進入人民的口袋,關鍵在於藍委林德福與卓榮泰的問答內容。
林德福指政府如不能好好運用這筆錢來還債或挹注健保、勞保,乾脆普發現金,國民黨提出稅收超徵全民共享發放現金特別條例,建議行政院提對案;卓迴應表示,政府會審慎評估,將「朝這個方向走」,強調發放現金若成爲固定模式,恐影響財政穩定,須審慎拿捏。
換句話說,卓榮泰所談的 「朝這個方向走」,只是同意行政院提對案到立法院審查,普發現金問題也不大,主計長才迴應需3個月時間作業,但絕非同意把超徵稅收「還稅於民」法制化;這也纔有陳其邁今天接話表示,對於普發現金1萬元,行政院應通盤考量,才能規劃是否要發放,「普發現金以整體財政來看,不應該是常態」。
民進黨打的算盤很清楚,即使連年超徵,還屢創新高,但因這筆錢太好用了,爲預留編列特別預算的空間,民進黨根本不想法制化;所謂朝這個方向走,可能只是勉強同意普發現金,但未必是一萬元,要入法推法制化就免談了。
原因很簡單,因爲一旦法化,就是常態發放,民進黨沒了這筆錢恐危及執政,這就非同小可;所以行政院才說要提對案,即使對案未被採納,後面還有覆議、釋憲攻防,肯定是要戰到底,所以普發一萬元的變數還是不小。
陳其邁被視爲下屆閣揆的熱門人選,卓榮泰顧好這條錢,對陳其邁至關重大。只是民進黨的紀錄實在糟透了,連年超徵卻沒有認真還儥,依公共債務法規定,政府應以年度稅收5%至6%還債,但蔡英文執政以來只有一年達標,國債還從5.4兆增加到6兆多,蔡政府8年編了2.55兆特別預算,賴清德一旁見習,又豈肯戒斷?
早知民進黨怠於還債減債,獨好編列特別預算逃避監督,其實藍營早就該推動還稅於民法制化,督促政府好好編預算,甚至改革稅制,不至於連年大幅超徵;人民即使沒有普發現金的期待,但鵝毛可以少拔一點。民進黨可惡之處是,即使伎倆被看破,還是依然堅持把錢納進囊內,人民喊出還稅於民竟似乞討,不覺可悲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