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韓國瑜是薪水小偷?臺電纔是勒緊人民褲帶的元兇

民進黨立院黨團幹事長吳思瑤(左)與書記長陳培瑜向立法院長韓國瑜喊話「上班了、收心了」,並調侃韓「度假一條龍、上班一條蟲」,是國會的薪水小偷。記者林伯東/攝影

狼又來了?經濟部長郭智輝昨天表示,撥補臺電千億若無法獲得立院同意,電價沒有不漲的理由,官員則透露,如果沒有補貼,10月電價將調漲5%;立法院長韓國瑜昨天銷假上班,綠委今天調侃韓應收心上班快審特別條例,其實就是和郭智輝合演一出漲價秀。但臺電能源政策失當,縱容綠電蟑螂,其實更是瀕臨破產的推手。除了拿撥補,臺電還會什麼?

郭智輝上任一年多,彷彿爲臺電爭取撥補是他首要任務。去年爲了向立院爭取2000億的臺電補助,不惜賭上烏紗帽,拍胸脯保證2年不漲電價。只是貼補臺電爭議太大,立法院未同意,大罷免在即,民進黨暫時踩煞車。但臺電終究撐不住,郭智輝說非漲不可,官員放出5%漲幅,用意即在探風向。

立法院長韓國瑜難得請長假出國參加兒子的畢業典禮,返國之前,民進黨早就開始鋪陳。行政院長卓榮泰先在公開活動場合提到4100億元的特別條例草案,特別強調其中千億將用來撥補臺電,藉此穩定財務與民生電價,希望立院能儘速通過。這是步驟一。

接着,郭智輝在立院說十月非漲電價不可之後,官員放話預定漲幅是5%,引來民衆的關注,這是步驟二;今天民進黨立院黨團喊話韓國瑜收心上班,別做薪水小偷,4100億元特別預算等條例有待韓趕快召集協商,這是步驟三。

這一系列的操作,就是要把錯誤能源政策的壓力轉嫁國民黨。如果特別條例不通過,這筆帳就要記在韓國瑜頭上;如果千億補貼被刪,就是國民黨的錯,10月漲電價就要怪國民黨;如果特別條例過了,臺電如願拿到補貼,那就是民進黨的努力成果。但,這樣的邏輯合理嗎?

如果攤開臺電的帳本就可以輕易戳破民進黨的邏輯,臺電累計虧損已達4200億,負債比達92%,今年前4月虧損達315億,幾乎每月要虧損80億,除了非核家園不用核電之外,綠電政策也是快速走向破產的元兇之一。

立委連年要求經濟部檢討再生能源躉購費率退場機制,官員們總是允諾檢討,但買綠電的經費卻一年比一年高。以2019年爲例,購綠電經費才248億,2020年353億, 2021年426億,2022年588億,2023年905億,2024年1311億元,今年預計要花1325億元。去年修再生能源條例時,經濟部承諾提出退場規劃,但卻無下文,結果還是買綠電的錢越花越多。

德國是發展再生能源的模範生,兩年前再生能源佔比已超過55%,關鍵在於躉購費率制度完善,使再生能源佔比快速提升,並在躉購費率制度上路17年後導入競標機制,逐步淘汰躉購費率,透過市場機制的運作創造公平競爭環境。

反觀我國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自2010年起推出後就亂象不斷,近年來光電弊案頻傳,不僅官商勾結,綠電蟑螂更是各地橫行,根本原因就是綠電躉購費率補助利益龐大。最近高雄和山光電案場山頭被剷平,逼使高雄市長陳其邁出手廢止水保計劃,並函請中央廢止籌設許可,若非躉購費率利益太誘人,業者何來剷平山頭的惡膽?

若要追究源頭,臺電很難卸責。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制度上路已15年,但導入市場機制卻牛步化,躉購費率制度明年開始纔要逐步退場,但也僅限於固定式風機,高佔比的光電根本沒人討論,顯示臺電仍無法割斷對躉購費率的依賴。

臺電沒有積極作爲,後果就是產業報酬率不合理、市場競爭不公平,臺電變相障低效率甚至破壞環境的產業。原來是金雞母的國營事業,如今落得快要破產的悲慘命運,連百姓也被迫跟着勒緊褲帶過日子,孰令致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