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國臺辦4個發言人要作啥?賴政府想脫鉤大陸勝算不大

大陸國臺辦新任發言人張晗今天亮相,她強調臺胞來大陸不但很便利,而且很安全,臺胞來大陸無論是辦證還是入出境,都不會在證件上做「任何標記」。記者陳政錄/攝影

大陸國臺辦今天新亮相一位發言人,即它的港澳局長張晗,這是國臺辦繼上週經濟局長彭慶恩出任發言人後,再增一位發言人。至此,國臺辦竟史無前例地有了四位發言人。這個陣容竟比一週五天上班日都要開記者會的大陸外交部發言人,都要多上一位。

這恐怕不只是因爲國臺辦將它的例行記者會從一個月兩次改成每週一次,頻率變高而需要更多人手;而是藉着充實發言人系統,強化對臺灣社會的對話,並即時迴應任何突然陡生的兩岸態勢與事件。

臺辦這個發言人系統的變陣,很可能與賴清德政府不斷切斷兩岸社會的交流與連繫,試圖讓兩岸形成某種秋毫無犯、互不往來的兩個絕緣體有關。

換言之,賴政府一直在兩岸之間推動de-couple(脫鉤)的行動,而北京則用盡力氣嘗試着couple(掛鉤)或是unite(連結)彼此,以抵銷賴政府的效果,讓兩岸不致走向脫鉤。

只不過,臺辦的作法是繞過賴政府,藉着如今十分便利而快捷的網路,與臺灣的民間社會直接建立對話、以及實質接觸。

最近的作法就是,大陸國家移民管理局11月3日宣佈,自11月20日起擴大一次性臺胞證落地籤的口岸範圍,由原有58個一口氣增加到100個。

如果細察這42個新增的口岸,會發現遠在中國遙遠的邊疆,包括中國最西邊已在帕米爾高原邊上的喀什、天山腳下與哈薩克毗鄰的霍爾果斯,或是最東北與俄羅斯或北韓交界的撫遠、綏芬河與琿春、丹東,還有草原上與蒙古國接壤的二連浩特,都在開放的名單中。

這意味着,臺灣民衆可以直接飛到那裡辦臺胞證,在這些中國的邊陲城市附近優遊,而如果有意取道這些口岸再入境到吉爾吉斯、哈薩克、或俄朝與蒙古,北京也並不在意。

今天亮相的張晗就重點介紹了這個政策,說是要讓「兩岸同胞越走越近、越走越親」。即使沒有臺胞證,也可以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可以從世界各地乘坐飛機、輪船直抵大陸,並在30分鐘內就可拿到一張一次入出境有效臺胞證。

而與此同時,臺灣卻正在以淘寶、拼多多可能是這一波非洲豬瘟的來源爲由,進行跨部會研商,要求兩家電商「不落地就下架」。

現在並不能說,賴政府就是已經下定決心要斷了淘寶與拼多多銷貨臺灣的管道,但以如今臺灣並無法規可以提供大陸電商落地的基礎來看,這一「不落地就下架」的飭令,似乎已經預示着就是要斷了它們供貨臺灣的路徑,以此達成斷絕或降低臺灣民衆接觸大陸產品機率的目的。

如果結局真是如此,賴政府到底還是想不開。因爲將淘寶與拼多多的正牌APP下架,消費者還是可以去它們的海外版「全球速賣通」和「Temu」下單,如果連人家的海外版都要禁,臺灣的臉也丟得太大了。就算真禁,網路上的事情還有不能搞定的嗎?就像年初川普要下架TikTok,美國人就大舉遷徒到小紅書與Yellow Lemon,而最終妥協軟化的,其實是川普政府。

跟經濟行爲對抗,有點像是跟水對抗,最初確可能萬山不許一溪奔,但最終結果仍然是堂堂溪水出前村。

臺灣一年從對大陸出口賺取豐厚的順差,不可能光維繫着臺灣到大陸的出口通道,卻想要一刀切斷所有大陸貨進口的途徑。豬瘟是臺灣自己查驗機制的改進與落實問題,與哪一個賣貨的渠道、電商無關。因噎廢食,大可不必。

至於賴政府與國臺辦之間的脫鉤與連結的角力,以大陸崛起後的文化軟實力也跟着大舉增強,以及它還在不斷上升的全球製造佔比,恐怕是想脫鉤的賴政府,勝算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