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關稅大刀臺灣還在挨宰
川普大刀的實質影響已處處可見,碼頭上堆滿貨櫃,只有極少數敢裝船放到海上漂。示意圖。路透
川普掀起的全球關稅大戰已滿一個月,臺灣命運如何?至今還不明確。全球估計等着與美國協商稅率的上百國家必須在展延生效的九十天內與美方協商出稅率,臺灣對美貿易一直都有巨幅順差,關稅大刀一定不會放過臺灣,問題是砍多重?至今不明朗,跑不掉的對等關稅要課多重?
終於有消息,跨黨立委訪美才拜訪「應該見的人」,趕着在華府放風,一副很有成就的模樣,唯一具體是臺灣與美協商排在前四位;立委想出鋒頭的動作後,政府經貿辦公室才發新聞稿,指經貿辦早就與美方開過視訊會議,之後副閣揆鄭麗君率領的談判隊伍五月一日也到了華府拜會,已經完成首輪拜會,重點放在避免重複課稅,至於對等關稅課幾趴?則尚無數字。
川普上月二日宣佈關稅戰開打後,不時放出嚇人的對等關稅數字,臺灣到目前最被嚇到的數字是三十四趴,政府部門期盼對等部分不要超過二十趴,川普政府放出對等關稅最高哄擡到百分之一百四十五,目標指向大賺美國錢的日、韓。關稅飆漲的陰影讓全球貿易秩序大亂,製造商不敢出貨,美國買方不敢下單,因爲不敢押稅率到底怎麼漲。
儘管還有六十天才會確定關稅數字,但川普大刀的實質影響已處處可見;碼頭上堆滿貨櫃,只有極少數敢裝船放到海上漂,因爲稅率、運價每天都在變;市場現在陳列的商品應開都是川普貿易戰開火前上路,應不受到關稅飆升影響,但商人必有的預期心理,難免囤貨、擡價,不管買方或賣方,都將預期心理反映在價格上。
臺灣對美的貿易順差很引人注目,捱上一刀毫不意外,經貿辦赴美協商,只能抓着不要重複瞌睡、拿掉非關稅障礙等大原則。重複課稅大刀主要是針對出口汽車到美國的日韓等大咖,川普大刀不但汽車要課稅,零組件重複再砍一刀,最新發展連造汽車的鋼、鋁等原料也要課,連剝三層皮,正在談的美日、美韓談判,儘管日韓大聲抗議,但美國沒有退讓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