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大衛與戰貓 賴總統搶在川習會前出招?
「川習會」明天登場,賴清德總統日前表示,臺灣要以「大衛對抗歌利亞」的精神抵抗威權脅迫。記者許正宏/攝影
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川習會」明天登場,川普今天預告,他將與習舉行一場很棒會晤,他不確定習是否會想問臺灣議題,但也沒什麼好問,「臺灣就是臺灣」。這句話充滿想像空間,符合川普式模棱兩可的邏輯,讓不同立場各取所需;臺灣曾被川普視爲「小小卻銳利的筆尖」,美中一旦「大象共舞」,賴政府「抗中牌」還能一路打到底嗎?
顯而易見,川普的重心在經濟,他以對等關稅爲槓桿,強勢打通各國「通商口岸」。美中關係自然是重中之重,臺灣更是關鍵中的關鍵,既有地緣政治的重要地位,更掌握全球晶片的政經命脈。川普昨天毫不掩飾說,「坦白說,臺灣的美妙之處,就是我們正在將許多晶片製造商引進美國。如果你看看世界排名第一的晶片製造商,他們正在亞利桑那州建造一座大型工廠。我認爲在兩年內,我們將擁有40%到50%的晶片市場。」
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日前公開預告,川普總統任期結束前,將推動美國晶片自制率由目前2%大幅提升至40%。這番話當時已震動臺灣半導體產業,如今川普再度親口印證這個「美夢」,臺積電即使未來不會變成「美積電」,但在「讓美國再次偉大(MAGA)」的蠶食鯨吞下,美國目標至少要瓜分半數的晶片市場,外界憂心「護國神山恐成半屏山」,或將不是危言聳聽。
爲了鋪陳川習會,中美積極營造正面友善氣氛,中國恢復採購美國大豆、川習會也將討論打擊芬太尼換取關稅調降,均被視爲貿易戰降溫訊號,臺灣還有多少戰略地位?
NBC報導,白宮內部氣氛緊繃,有幕僚建議川普不要爲了中國而改變美國在臺灣獨立問題上的立場;幕僚也擔心,川普可能會爲了與中國達成貿易協議而置若罔聞,或是以曖昧措辭微妙改變美國的立場。CNN報導指出,臺灣議題是美中關係最棘手的議題之一,川普日前即表示,「我不想製造任何複雜性」。
在這場大國角力前,賴總統搶先出招,喊話臺灣要以「大衛對抗歌利亞」的精神抵抗威權脅迫,仿效以色列與美國的「鐵穹」與「金穹」打造「臺灣之盾」,同時願在川普總統推動的「AI行動計劃」下,與以色列進一步合作。副總統蕭美琴則強調「戰貓」精神,點名中國對臺混合式脅迫,「貓被逼到牆角也會反擊」。
然而,川習會牽動美中臺三角關係,當美中試探重啓合作之際,賴、蕭提前表態,若川普再度髮夾彎,臺灣的「大衛之石」還能投向何方?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