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從於朦朧案照見「京圈爺們其實不爺們」!
中國大陸藝人於朦朧墜樓身亡至今傳言不斷。圖/取材自微博
中國大陸男星於朦朧墮樓身亡案,歷時逾十天後,昨天案發地管轄的北京朝陽公安分局,終於發佈首次「警情通報」,不僅從官方角度排除他殺等刑事案件嫌疑,還指嚴禁「網上編造傳播虛假信息」、已對三人採取強制措施。
於朦朧案因牽涉影視圈知名男星,以及第一時間傳出的可能涉及大陸影視圈的暗黑與潛規則,完全滿足了世人樂逐八卦的爆炸式傳播條件;反觀大陸公安機關甚至官方,對於於朦朧在墜樓前經歷了什麼,乃至案處理過程幾乎全程不透明,加上中共對網路的管控之嚴舉世皆知,官方頻刪文之餘,更讓大陸內網、外網言論差距之大,呈現史上罕見的情狀。
案件發展迄今,誠然如北京朝陽公安分局發佈的警情通報所列舉的,像是「被他人組局侵害後跳樓」、「被吊在高樓,活活拔掉指甲、開膛破肚,被丟下樓」、「監控被人爲毀壞,背後有挺大勢力,現在於母和妹妹都被控制起來」等,從刑事偵查的角度要「證僞」並非難事。但問題在於,迄今世人並未見中共官方同步發佈證僞的事證,如此警情通報,當然只會讓中共公安、司法甚至整個治理階層,與中國大陸人民乃至海外華人的距離愈來愈遠。
就以臺灣社會來說,雖然「錢、權」的深度介入屢有傳聞,也有可能會影響最後的司法偵審結果,但至少在涉及刑事甚至人命的案件上,追求真相始終是社會最大共識,警政司法單位要推翻流言與揣測,不僅必須提出合乎邏輯與科學推理的事證,在輿論監督的壓力下,時機還不能過遲或延誤,否則只會徒增更多揣測紛擾。
反觀於朦朧案,迄今幾個關鍵疑點,大陸公安仍未給出一個合理說法。例如從動機來說,爲什麼之前從無輕生跡象和言論、才從谷底翻身、第二天還有商演的藝人,怎麼會突然毫無徵兆的跳樓?從刑事偵查的角度來說,爲何不公佈或說明於朦朧的屍檢結果?爲什麼窗戶周邊有明顯的抓痕?他在跳樓前一天的手機通話記錄爲何?生前和於朦朧共桌飲酒的有那些人、是否已做了隔離訊問?
對於諸多疑點,北京朝陽公安分局宣稱,經現場勘查、法醫檢驗、調查訪問、調取視頻監控等工作,排除刑事案件嫌疑,並已將調查情況向家屬告知,家屬無異議,並稱於母也通過工作室微博帳號發佈了聲明,顯然只說明警方做了什麼,並未進一步說明爲何能形成自殺結案的事證及論證推理過程,自難杜攸攸衆口。
幾年前,臺灣熱播的《我們與惡的距離》,從加害者、受害者、媒體(旁觀者)、社工(協助者)等不同角度,探討極端式正義的問題,也讓臺灣社會省思,是否因自己身處某個特定立場,而讓自己與善、惡的距離有所改變。
從此回看於朦朧案,例如兩岸知名經紀人孫德榮曾是於朦朧的啓蒙老師,他雖然發文致歉、坦言自己無法親赴北京參與調查,至少還能在第一時間展現臺灣人的良善、跳出來呼籲追求真相;但全球華人卻是清楚看到,當今「京圈的爺們其實並不爺們」!如今官方既已定調,又有多少「京圈爺們」敢挺身而出?
但願於朦朧之死,能讓更多世人看清,與此案相關的一衆人等,他們與惡的距離又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