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陳其邁叫天天不應 只怪昔日喊話喊錯人?

行政公佈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後,高雄市長陳其邁(中)受訪表示財劃法修法擴大南北資源差距。記者郭韋綺/攝影

行政公佈明年度統籌分配稅款後,不少縣市對分配結果頗有微詞,最特別的是高雄市長陳其邁,身爲綠諸侯領頭羊,他兩度表達不滿,先是說他早就不斷反映公式有問題,卻「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再呼籲中央要考慮顧南北均衡。在閣揆卓榮泰邀地方溝通前,陳其邁拚命喊話,但如果喊話有用,卓內閣早在去年修法前就應提出行政院版本了。

財政部上週五下班之際公佈各縣市明年統籌分配稅款額度,消息傳出的時間是在下班之後,顯然財政部有意降低消息公佈後的反彈,但這番操作並沒有收到預期效果,因爲不少縣市還是發出不平之鳴。除了連江縣是負成長,其餘縣市雖獲增加,但仔細比對後,有10個縣市額度較立法院三讀通過新版財劃法的試算額度縮水。

雲林縣長張麗善是反彈最激烈的藍營首長之一,她先怒批中央「難道要讓地方斷炊?」接着和卓榮泰同框,她刻意轉移話題,指好不容易一般補助款有着落,「但是中央左手給我們,右手又扣了」,中央統籌分配款又苛扣雲林27億,搞得坐在臺下卓揆立刻搖手示意不會;今天她再批臺電發文明年起教育設施優惠電價迴歸地方,一年要新增1.5億元支出,此舉形同「雙殺」。

張麗善的反彈來自於雲林縣獲得的統籌款比立院通過版本試算少了27億元,當家自然更加不易;相較連江縣負成長、金門縣少了40億元,幾乎打了對摺,恐怕又是個未爆彈。

統籌款額度和雲林縣相近的苗栗縣,縣長鍾東錦的談話最中肯,他指苗栗縣統籌分配款拿217億,加總起來等於沒增加,其餘的是計劃型補助及競爭型補助,施政最怕就是不確定性,縣府不知道有多少收入,要做那些事也不會那麼清楚;補助款不確定時,各縣市都慌了,也不知道明年的預算要怎麼編。

如果行政院是要地方政府不知道怎麼編明年度的預算,從鍾東錦的談話來看,行政院的目的是達到了,但這是卓榮泰創新AI內閣的施政目標嗎?

財劃法25年未修,地方行政區劃已從「2院轄市、22縣市」演進至「6個直轄市、13個縣,以及3個省轄市」,本來就難以年年套用。去年藍白倡議修財劃法時,討論熱烈,但就是不見行政院版本,當時卓榮泰所持的理由是「垂直分配、水平分配,都有很大的問題」,財政部長莊翠雲表示,財劃法修法意見分歧,雖沒有修法,但中央也釋出很大財源給地方,行政院主計長陳淑姿則只擔心中央沒錢可用,說了一堆,就 是沒有動作,最後就是通過國民黨版本。

如今,行政院費勁自搞版本分配統籌款,分了半天還有300多億元去向不明,惹得陳其邁抱怨連連。陳其邁確實早在去年修法前就不斷喊話,只是他最該喊話的對象應是賴清德、卓榮泰,他卻向主持議事、通常不參加表決的立法院長韓國瑜喊話,又道德勸說高雄綠委不要缺席,一定要在立院講話,否則很難對市民交代,結果財劃法三讀時,高雄綠委紛紛落跑,這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