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快評】不提抗日 賴清德別在忠烈祠消費英靈

賴清德總統(中)上午主持「中華民國114年秋祭忠烈殉職人員典禮」,總統府秘書長潘孟安(左)與國安會秘書長吳釗燮(右)一同出席。記者餘承翰/攝影

九三軍人節,絕口不提「抗戰」的賴清德總統,按例赴忠烈祠主持秋祭。充滿戀慕日殖情結的他,走進祭祀八年抗戰英魂的殿堂,是一大諷刺。尤其讓國軍感到不堪而疑慮:這個因個人意識型態,對護國軍史任意切割抹煞,還會在政治危機時出賣同志卸責的政客,多少人敢交付信任與忠誠?

忠烈祠裡供奉自開國革命、討袁、護法、東征、北伐、剿匪、討逆、抗日、戡亂、古寧頭戰役、南日島戰役、大陳島戰役、海南島戰役、東山島戰役、一江山戰役、八二三炮戰、泰緬孤軍以及六一九砲戰,至國民政府遷臺後各時期的殉職官兵暨死難軍民共40萬餘人。

蔣介石政權直到1970年代都還在積極整備,以臺灣爲反共復國基地,陸續執行軍事計劃。行動失敗陣亡官兵,也都入祀在內。忠烈祠供奉的護國英靈絕大部分是基於「一箇中國」史觀的「國軍」,包括賴政府承認的九二海戰、八二三砲戰等保臺戰爭。賴清德不認同「憲法一中」,配得上以「總統」之名,爲英魂上香祝禱嗎?爲了作總統,賴清德就像是費心搶奪遺產,跑到別人祠堂裡亂認公媽牌。

以往,民衆只是觀察扁蔡兩位總統在忠烈祠有沒有唱國歌,並不會因爲國族認同質疑其正當性。但賴清德是用侵略者、戰敗國的終戰史觀徹底將國軍護國曆史扭曲。爲了反中,賴清德討好美國不成,退而獻媚日本,連起碼的國家尊嚴都不要了。他站在忠烈祠裡,就像地板上的髒鞋印,不潔又違和。

賴清德在慶祝九三軍人節的臉書文上,再次「蓋牌戰敗」。他提到「我國陸軍上將徐永昌和其他的八個同盟國,一起簽署文件、迎來終戰…….。」事實上,那份文書的正式名稱是「《降伏文書》(Japanese Instrument of Surrender;日語:降伏文書)是正式確認日本帝國投降的書面協議,標誌二戰敵對行動結束。

中華民國作爲戰勝國,爲什麼總統要避談「降伏文書」四個字?就在美國的9月2日,美日代表在簽署「降伏文書」的密蘇里號上紀念太平洋戰爭結束80週年。日本沒有迴避歷史,現場乃至新聞都提到這四個字。賴清德是因抗中還是戀殖情結,怎麼對日本如此病態卑微,處處作小伏低?

承認「中華民國曾領導抗戰」並不會否定臺灣主體性。相反,它是臺灣連結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史的重要一環。尊重歷史闡述抗戰的價值,才能讓全球在紀念二戰時看到中華民國的現實存在。

諷刺的是,賴清德不敢在侵略者面前彰顯反侵略勝利,卻又理直氣壯反嗆中國「臺灣不拿槍桿紀念和平」,雙標黨連批判侵略者都有雙重標準。更荒謬的是,今年歐美紀念「反西斯戰爭八十年,賴總統卻用「類法西斯」實踐他更大的民主,慘遭更大更大的民主懲罰唾棄。

歷史不是權力投機者爲皇袍加身可任意剪裁。賴清德還是別再去忠烈祠,那裡不是靖國神社。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