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增聘移工 勞動部擬雙軌制
產業缺工嚴重,勞動部表示,正在檢討跨國勞動力政策,希望能在保障本勞權益之際,兼顧產業用人需求。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受高齡化、少子化影響,不少產業頻喊缺工,行政院長卓榮泰日前接受工商時報專訪時透露,打算若僱主提高本國勞工薪資到一定程度,即可多聘僱一些移工。勞動部長洪申翰昨受訪時證實此事,強調目前正在檢討跨國勞動力政策,希望能在保障本勞權益之際,兼顧產業用人需求。
不過勞團批評,這不叫做檢討移工政策,而是滿足僱主要移工的需求而已,呼籲應落實本外勞同工同酬。
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昨天審查一一四年度勞動部預算凍結報告案。洪申翰會前受訪表示,勞動部正在檢討整體的移工政策,面對跨國勞動力開放,必須優先保障本國勞工的就業權利,不希望開放移工帶來產業低薪定錨效應,勞動部也在思考,若僱主替本國勞工加薪,纔可以拿到多一些的移工聘僱名額,希望在保障本勞權益之際,也兼顧產業用人需求。
現行聘僱一名移工,僱主每月需繳納兩千元的就業安定費,而製造業可透過外加就業安定費附加移工數額機制(Extra制),多支付三千元到九千元不等的就安費,額外提升百分之五到廿的移工核配比率,但製造業3K5級比率、Extra核配比率、國內承接增額合計移工比率不得超過百分之四十上限。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管理組長蘇裕國補充,目前初步規畫雙軌制,且製造業限定。僱主若想增額聘僱移工,可走Extra制多繳納就業安定費,或選擇替本國勞工加薪,至於怎麼加薪,相關細節都還再討論。
但全產總理事長戴國榮認爲,不應該走雙軌制,應該直接讓僱主原本就要繳給就安基金的錢,都拿來幫本勞加薪,一來能解決產業缺工問題,僱主也沒有多花錢,就能替員工實質加薪。
戴國榮說,大家認爲引進移工的後果是排擠國人就業、薪資停滯,但若對於提升既有本勞薪資有利,這是勞資雙贏。不過他強調,先決條件是沒有擴大適用行業。
勞陣秘書長孫友聯則批評,就業服務法規定,僱主必須先以合理勞動條件在國內辦理招募,招不到人時才能取得聘僱移工的名額,政府應該在前端就要求僱主加薪,達到合理勞動條件,而不是本末倒置,變成爲了讓僱主獲取更多便宜的外國勞動力,因此有條件爲本國勞工加薪,滿足虛假缺工的需求。
孫友聯強調,要多一點的外國勞動力,應透過移民政策,且落實本外勞同工同酬。
▪ 免稅額、扣除額怎用最省?2025報稅不求人 新手也能輕鬆掌握 ▪ 租屋族報稅新制:房租支出納入特別扣除 最高可扣1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