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役士兵編現比3年半崩降近3成 專家:蠟燭多頭燒誰想留營?
立法院預算中心分析指出,國軍志願役人力的編現比,到今年6月底爲止僅達75.58%,志願役士兵更僅達63.35%。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預算中心日前提出明年度總預算分析報告指出,國軍志願役人力的編現比,到今年6月底爲止僅達75.58%,志願役士兵更僅達63.35%,恐怕不利籌獲新式武器裝備後人力需求。軍事專家分析,除了少子化、社會多元及升學就業管道多樣化,基層部隊戰演訓頻繁、接裝新武器的同時還要移撥人力擴編後備部隊,「蠟燭多頭燒」的情況下,加劇人員流失的惡性循環。
針對國軍志願役官兵的編現比,預算中心報告指出,到今年6月爲止,仍有衆多支領戰鬥部隊的第一線戰鬥部隊編現比不到8成;國軍志願役人力的編現比,到今年6月底爲止僅達75.58%,志願役士兵更僅達63.35%;且過去4年未服滿役期而提前退伍的志願役士兵幾乎達同期招獲人數的4分之1,恐怕不利於專業人力的長留久用。
中華戰略前瞻協會研究員揭仲表示,立法院預算中心關於國軍志願役士兵編現的分析,只能用怵目驚心來形容!不僅志願役人員的編現比僅有75.58%,志願役士兵的編現比,更從110年底的91.84%,快速下降至今年6月底的63.35%,三年半內下滑近30%,根本是斷崖式下降!
揭仲說,雖然報告只含蓄地表示多數第一類戰鬥部隊志願役人力的編現比「不到八成」,但在戰鬥部隊士兵的需求數高、機關與後勤單位編現比往往較高等情況下,當全軍志願役士兵的編現比只剩下63.35%時,第一類戰鬥部隊志願役士兵的編現比,恐怕遠低於70%!揭仲擔心,志願役士兵人數的嚴重缺口,恐怕已迫使國防部無法再維持主戰部隊以志願役人力爲主的原則,不得不鼓勵更多義務役士兵往主戰部隊服役,才能維持基本運作。
揭仲進一步指出,依照預算中心的報告,110至113年度雖招獲志願士兵5萬2647人,但未服滿現役最少年限的人數竟有1 萬2884 人,比例高達24.47%,等於每4個入營的志願役士兵中,就有1人賠錢求去。他認爲,這麼高比例的志願士兵寧可賠錢也不願服滿基本役期,原因絕非任何單一因素,特別是這幾年國軍志願役人員的營區生活設施與管理方式,已在改善中。
揭仲分析,導致近年國軍基層部隊志願役士兵快速流失的原因,研判是基層單位人力原就不足,又因爲戰演訓任務的頻率與強度雙雙大增、未來數年又將接收多種新裝備等因素,壓力早已十分沉重;這二年又還要移撥人力去支援新單位成軍、步兵旅的復編,與充實各縣市後備部隊所需人力,讓人力不足的情形更雪上加霜;在這種「蠟燭多頭燒」的情況下,又進一步加劇人員流失,使留下來的人員勤務更重、壓力更大,變成難以遏止的惡性循環。
空軍退役政戰官王鳴中分析,現在社會多元化,升學、就業的選擇多、管道多、途徑也多,「同樣的待遇,誰會想留在軍中?」,同時面對少子化,各行各業都在搶年輕人,除了提高待遇外,軍中能拿出什麼誘因吸引年輕人?
此外,軍校畢業生寧可賠錢退場的例子越來越多,畢竟社會環境不一樣,年輕人能吃苦的程度已和往昔不同,同時也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也會隨外在職場環境的變化思考生涯規劃,有軍校生已經報到入學了仍同時在準備學測,一有機會也寧可退學改讀大學。
他進一步分析,軍中的管理方式多年來仍進度有限,雖然已經電腦化,但仍要留紙本作依據,雖多次宣示力推業務簡化,但命令越傳到基層往往越變調,到頭來業務量恐怕越做越多,這種可能還停留在30年前的管理模式,看在資訊化時代的年輕官兵眼中當然難以接受。
王鳴中直言,面對少子化趨勢,恐怕國防部自己也心裡有數,但卻無法明說,未來恐怕必須回到精實案前,以義務役爲主力的兵力結構。他認爲,國防部除了只能祭出薪資誘因外,應考慮更多服役職涯的配套措施,例如輔導退伍官兵轉考警察、海巡特考等,
揭仲則建議國防部,應同時透過「整並基層連隊提高編現比」、「延後推動充實各縣市後備旅人力」、「增加文職僱員與庶務性工作委外比例」、「大量汰除國軍現存用人多卻嚴重落伍的老舊武器」與「調增戰鬥加給」等方式,先改善基層部隊人力不足的問題,以減輕人員負擔,同時進行基層單位行政業務的簡併與合理化,多管齊下設法遏止惡性循環,緩解基層志願役士兵快速流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