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女哭靈人半個月連哭16場:哭靈有教育和感染作用

哀樂響起,張金鳳向供桌一步一鞠躬,三步後拿起話筒喊了數聲“爹”。道白之後,她用方言唱道,“我的爹啊爹,你再扭過來臉,睜眼望望孩子在麥地邊上觀;你那親人們,一個個都把孝衣穿;哭靈我這個幹閨女,披麻戴孝淚漣漣……”接着,她大聲唱着逝者的生平、爲人和功德,沙啞悲慟。情到深處,她走到紅布遮蓋的靈車旁,一手拿話筒,一手扶着車哭。

3月31日下午,距離清明節還有3天,職業哭靈人張金鳳來給一位80歲病逝的老人哭靈。前半場,兒子王禹在旁邊彈琴,給張金鳳的唱詞配樂。每段唱詞對應的節奏都不同,母子二人配合得恰如其分。這日天氣晴朗,室外溫度最高達20℃以上。40分鐘哭靈結束後,身穿孝衣的張金鳳一頭汗,臉上的妝容有些斑駁,臉頰發紅,嗓子因用力過度而嘶啞。上場前,她吃了感冒藥,卻不時感到口乾舌燥。

她13歲進劇團唱戲,幹戲曲行業幾十年,之所以從業哭靈,是爲給王禹還債,並維持家中生計。3年多以來,她用職業道德要求自己,每場哭靈都要達到預期效果——“主家滿意,管事也滿意,觀衆能流淚”。得益於戲曲功底,她每到哭靈當日,瞭解逝者情況後,迅速在腦中編成因人而異的唱詞。

在張金鳳看來,哭靈有教育和感染作用。作爲職業哭靈人,她通過講述逝者的生平過往,訴說那些不易,帶動逝者的親屬們哭出來,也可以感染到一些人,使其感恩父母、孝順父母,“哭靈主要是傳達正能量,勸人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