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啓未來:智能機器人創新發展大有可爲
(武漢市武昌區人民政府辦公室 侯亞芳)近日,世界機器人大會在北京召開,此次大會上,200餘家企業攜1500餘件展品齊聚,首發新品百件以上,展示出機器人領域的蓬勃活力與無限潛力,人形機器人因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商業想象空間,尤其是“通用勞動力”這一概念畫像,吸引衆多企業關注,大會展出超多“出圈機器人”也讓更多人把目光投向智能機器人這一前沿領域。然而,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指出,當前限制人形機器人規模化應用的最大瓶頸已非硬件能力,而是具身智能AI尚未達到臨界點,其發展水平相當於“ChatGPT出現前1-3年”的狀態。如何發揮制度優勢,推動人形機器人衝破技術禁錮,從技術研發向產業化、規模化加速邁進成爲亟待深入探討與解決的重要課題。深剖2025年人形機器人產業迅猛發展背後的故事,我們可以略窺一二。
堅持用好政策包,爲創新鬆綁賦能。系統性政策支持對於前沿產業發展起着提綱挈領的作用,國家層面,工信部印發的《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爲產業發展錨定方向,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在地方實踐中,各地紛紛出臺貼合自身發展需求的政策,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徑,爲產業發展保駕護航。深圳出臺人形機器人專項政策力度十足,通過揭榜掛帥的方式,給與產業補貼最高達1000萬,支持企業在關鍵技術領域實現突破。武漢聯合設立100億元的湖北省人形機器人及人工智能產業投資母基金,並配套10億元市級子基金,通過強大的資金支持體系,爲企業提供全鏈條支持。各地組合政策包的持續出臺,資金支持、技術攻關引導等多樣舉措賦能,成就了機器人產業的跨越發展。2025年,機器人產業硬件國產化水平達90%,終於實現了從“定製零件”到“標準生產”的華麗轉型,也爲人形機器人走進千家萬戶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堅持打造開源臺,助推核心技術躍遷。deepseek開源共享5個代碼庫,人工智能算法的參與實現了算法驅動升級,賦能機器人“腦力發展”,其成本低的絕對優勢更是爲機器人應用發展參與世界博弈增添了強大助力。上海首創發佈全國首個“城市級”人形機器人仿真訓練平臺升級版,集中力量探索突破機器人應用中數據收集、算法研發、模型訓練等難題,並共享訓練成果,助力加快開源人形機器人原型機研發。武漢積極建設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通過“平臺牽引、園區集聚、金融支撐、人才助力、場景落地”五維路徑,爲企業提供訓練測試、數據採集、模型框架等共性技術服務,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爲產業技術飛躍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堅持建好生態網,提升產業競爭力。完善的產業生態是人形機器人產業實現規模化發展的根基,它涵蓋了從技術研發、零部件生產、整機制造到應用服務的全產業鏈環節,各環節相互協作、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產業的加速發展。深圳南山區聚集了超過200多家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機構,產業發展集聚成勢,爲機器人制造提供了“中國範本”。武漢還明確了人形機器人在危特行業、製造業和民生服務三大領域的應用場景,並對場景提供方和產品方實行雙邊獎補,吸引了80餘家人形機器人關聯企業匯聚,在光谷、漢江灣等地設立人形機器人專區,初步形成了本地化產業生態。通過這些舉措,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生態,提升了產業整體競爭力。目前武漢已集聚50餘家人形機器人重點企業,覆蓋整機制造、核心零部件及智能系統全鏈條 。
正如杭州宇樹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王興興所言,機器人能和人一樣幹很多事情,快的話2-3年內會有明顯技術進步,慢的話可能3-5年,但這波機器人熱潮大概率不會超過10年。我們充分相信,大會展示機器人僅僅是智能創新發展的冰山一角,通過持續聯動的政策滴灌、開源共享、產業引導,機器人技術快速飛躍式發展並走進千家萬戶未來可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