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靠飲控沒用!血糖失控不吃藥 心梗風險狂飆167%

醫師指出,有些初次確診糖尿病的病人會拒絕吃藥,之後便未再回診,下次再見到時是因心肌梗塞來掛急診。(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確診糖尿病先靠飲食控制,不行的話再吃藥?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會狂飆!醫師林軒任指出,越晚控制血糖,會導致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67%、中風風險增加151%、心臟衰竭風險增加164%,千萬別抱着等一等、看一看心態,超過標準太多,就應該緊急以藥物控制。

腎臟科醫師林軒任在臉書粉專指出,有些初次確診糖尿病的病人,會拒絕吃藥,認爲只要飲食控制得宜就好,之後便未再回診,下次再見到時,是因心肌梗塞、蛋白尿、中風來掛急診。

林軒任指出,若延遲控制飆高的血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將顯著增加。一項基於英國資料庫的回溯性研究,將105477名第二型糖尿病患者分爲兩組,一組爲「延遲積極血糖控制組」,確診後延遲了一年纔開始積極控制血糖,且沒有達到血糖控制目標;另一組爲「積極干預並達標組」,確診時就積極介入治療,並達到血糖控制目標。

研究結果發現,「延遲積極血糖控制組」心肌梗塞風險增加167%、中風風險增加151%、心臟衰竭風險增加164%,這3種疾病的複合事件風險則增加162%。

林軒任解釋,糖尿病之所以被稱爲萬病之源,正是因爲高血糖會對全身血管造成損害,包括血管內皮損傷、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增加心臟負荷,當這些情況發生在供應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時,就可能導致心肌梗塞;發生在供應大腦的血管時,就會導致中風,長期下來損害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最終導致心臟衰竭。

林軒任提醒,千萬不要抱持着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態,確診糖尿病後最重要的原則是及早介入和控制血糖達標,若超過標準太多,務必趕快服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