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典範黃百韜 屢建戰功固守碾莊盡忠報國
國民革命忠烈祠中的黃百韜烈士塑像。(記者尤韻婷攝)
黃百韜將軍歷經多次戰役,建功無數,於「黃泛區中原大捷」身負重傷仍堅決不退立戰功,獲頒青天白日勳章,而在「徐蚌會戰」中,固守碾莊因彈盡援絕,壯烈殉職。爲紀念他堅貞之情與忠誠操守,國民革命忠烈祠大殿後方迴廊,建有黃百韜將軍塑像;此外,陸軍官校、國防大學也取其名建有「百韜樓」,藉以紀念其愛國情操。
黃百韜,字煥然,原名黃新,廣東梅縣人,民國前12年生,河北省立工業專門學校中學部畢業後,旋入陸軍第九混成旅學兵營,11年,畢業於江蘇陸軍軍官教導團第5期步科,因成績優異,名列前茅,參加北伐、抗日戰爭期間屢獲戰功,歷任第8師團附、參謀、團、旅長、第41師中將師長。爲探求高深學問,作爲帶兵、用兵基礎,民國25年進入陸軍大學特別班第3期就讀。
民國35年9月,黃百韜與邱清泉、區壽年直攻共軍陳毅、劉伯承的部隊,立戰功奠定「黃泛區中原大捷」,獲頒青天白日勳章,並擢升爲第7兵團中將司令官。民國37年11月徐蚌會戰,黃百韜苦戰18日,期間共軍派員誘降,並授以僞職賄以重金,亦不爲所動,決心固守碾莊。然共軍爲達勝利,採人海戰術,進行波浪式衝擊,22日清晨陣地爲共軍人海突破,因糧盡彈絕,黃百韜感慨戰局已無法挽救,不願被敵軍俘虜,因而自戕殉職,盡忠報國,黃百韜殉國時年未滿50歲。
民國38年元月上旬,政府派遣人員潛入敵區運回忠骸,並追贈黃百韜爲陸軍上將,以慰忠魂。此外,國民革命忠烈祠也建有黃百韜將軍塑像緬懷,陸軍官校、國防大學則取其名建有「百韜樓」,紀念其一生盡忠報國,精神可謂軍人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