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界蛻變2.0:餘承東“點將”爆款專家,未來投入超百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焦文娟

重振智界的決心,再次被奇瑞和華爲提上重點。

今日,新款智界R7、智界S7已經開啓小訂。根據智界官方消息,智界兩款新車預售1小時小訂已經突破一萬臺。

然而,雙方押注智界的決心遠不止於推出新款車型這一舉措。 更關鍵的信號在於8月7日雙方簽署的智界品牌戰略2.0合作協議——包括智界獨立、投入百億資金,組建50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這一協議的簽訂意味着華爲對智界擁有更多掌控權。

首先是智界運營模式調整。雙方決定成立“智界新能源公司”,實現產銷服一體化獨立運作,華爲主導從產品定義、生產製造到銷售服務的全鏈條管理。奇瑞內部則將智界列爲“第一優先戰略項目”,資源投入不設上限,並暫停星紀元MPV項目,團隊轉至智界研發。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智界投入超過100億元資金,組建5000人規模的研發團隊。

其次智界將擁有上海與深圳雙設計中心,同時智界新能源公司成立,是鴻蒙智行旗下首個擁有獨立公司的品牌。

此次深度合作,本質上是雙方優勢的再次整合:華爲提供其領先的智能化核心能力,而奇瑞則貢獻其深厚的整車製造經驗,同時也向市場傳遞一個信號:智界此前面臨的資源拉扯情況可能會得到改善,智界已經是雙方重點。智界產品總監海藍天則在社交媒體稱這一模式爲“純血鴻蒙”。

實際上,華爲對智界團隊的控制能力也在增強。“餘(承東)總親自點將,從華爲引入數十位打造過爆款產品的專家 (造型設計、供應鏈管理、質量品控等) 加碼智界團隊。”海藍天透露,“智界現已全面引入華爲管理體系,從設計、研發、測試、供應鏈、製造,到銷售、交付、服務一體化運營,每一個環節都由華爲主導、深度參與。”

其實自華爲與奇瑞合作以來,雙方合作不睦頻傳,智界也經歷交付問題和品牌運營風波,這直接影響了智界的銷量。爲了拯救銷量,在去年一年內,智界S7車型經歷了三次上市,同時還搬出了降價增配等手段。但自首次上市以來,智界S7的銷量表現由於工廠遷移和供應鏈問題而延遲交付,此後銷量一直未達預期。

此前奇瑞董事長尹同躍在2024年廣州車展時曾表示,智界S7的交付問題是因爲團隊早期沒有適應節奏,“跟餘承東、華爲合作一年多,不只是痛苦,是革命。革汽車人的命,給我們帶來了太多的痛苦和不適應,也帶來了太多滿足。”

早在去年4月,奇瑞已經將智界列爲第一優先項目。在去年華爲春季發佈會上,尹同躍在發佈會上稱,智界是奇瑞第一優先戰略項目,現已成立了獨立品牌事業部,由研發和製造負責人牽頭。

但這也直接帶來奇瑞內部項目的資源爭搶。“奇瑞產能不夠,經常內部會‘打架’。”尹同躍曾公開表示,“股東讓多花點錢讓餘承東多給項目,就得減少一些奇瑞的項目。”

而今年,智界邁向獨立的步伐愈發清晰。繼5月召開專網渠道招募大會,啓動獨立銷售網絡建設後,智界也在7月公佈了自己的車標,其市場表現備受關注。根據奇瑞披露的數據,今年上半年,智界品牌的銷量爲4.5萬輛,尚未披露7月智界的銷量。與鴻蒙智行其他四界相比,智界的銷量雖然僅次於問界,但僅爲問界同期銷量的不到三成。

下半年,鴻蒙智行將迎來新的產品週期,智界也推出了智界S7和R7兩款車型的改款。公開信息顯示,兩款新車都將搭載最新的車標、華爲ADS4輔助駕駛系統等新配置,相較於老款車型,新車在智能駕駛輔助硬件、外觀設計以及座艙體驗都有了升級。

不僅如此,奇瑞與華爲正試圖用更徹底的協同打破桎梏,兩款新車也將是檢驗這一協同能否實現銷量突破的關鍵一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