擲筊時怎算纔是允筊? 全臺第一套臺語桌遊學生搶玩
開發全國第一套臺語桌遊教具「雲林好額人」,遊戲內容採用教育部公佈臺灣台語用字撰寫,聚焦雲林20鄉鎮文史,創造地方風味遊戲體驗。圖/雲林縣政府提供
爲推動本土文化教育,雲林縣政府號召校長、老師,參考傳統大富翁遊戲,開發全國第一套臺語桌遊教具「雲林好額人(臺語「有錢人」」,遊戲內容採用教育部公佈臺灣台語用字撰寫,聚焦雲林20鄉鎮文史,創造地方風味遊戲體驗,第一版已製作500套,分送到縣內各國中小學,供教學使用。
「雲林好額人」臺語桌遊由元長國中校長文須琢、南陽國小主任呂彥融、水燦林國小主任施婉茹等人共同開發設計,桌遊盒背面印有蔦鬆國小校長吳忠勇以臺語創作的漢詩「遊馬鳴山公園」,呈現褒忠鄉馬鳴山拱橋意象插圖,融合臺語、文化、藝術,展現雲林鄉土的美感。
桌遊以紙張與木質製作,展現環保意識,房屋以可堆疊的木片呈現,上面印有「厝」字,骰子與角色也皆爲木製,玩家角色則設計成雲林代表農產,包括柚子、西瓜、玉米、花生、蒜頭等,辨識度高、具有在地特色。
桌遊採用教育部公佈臺灣台語用字撰寫,包括「錢莊」(銀行)、「一千箍」、「五百箍」等鈔票面額,聚焦雲林各鄉鎮文史,如「顏思齊開墾的開臺第一莊是哪個鄉鎮?」「跋桮( 指擲筊)時陣,按怎纔算有桮(神明有答應)?」等,正確作答即可獲得獎勵。
文須琢說,「雲林好額人」可讓老師當成臺語教學教具,學生也可當遊戲玩,簡易版可玩1節課,進階版約要3、4小時,當初設計廠商拿給就讀小學的孩子試玩,因爲太好玩,還詢問他會不會出版外縣市版本。
縣府教育處長邱孝文表示,「雲林好額人」展現雲林20鄉鎮市文化特色,寓教於樂,是最接地氣且具娛樂性的遊戲及教學媒介,可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學習臺語與認識鄉土文化,此套桌遊已印製500套分送至全縣各國民中小學,提供教學使用。
開發全國第一套臺語桌遊教具「雲林好額人」,遊戲內容採用教育部公佈臺灣台語用字撰寫,聚焦雲林20鄉鎮文史,創造地方風味遊戲體驗。記者陳雅玲/攝影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