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駕公司縱目科技被曝陷經營危機、創始人失聯,公司曾數次衝擊IPO

2月11日,據《中國經營報》報道,智駕公司縱目科技陷經營危機,其創始人唐銳被曝失聯。報道提到,該公司行政在釘釘羣內發消息稱,2月8日下午6點後開始斷電並封樓,員工可在以上時間內把個人物品取走,或者辦理離職證明。

這並非該公司首次被曝經營問題。據36氪報道,去年10月至11月,唐銳曾提出公司進入“低功耗模式”,全體員工僅能拿到最低工資,封頂1萬元,繳納公積金與社保,當月工資被延遲至次月25日發放。

到了今年1月底,縱目科技又召開全員會,CEO唐銳向員工告知公司處境艱難,並建議大家自行離職並繳納社保。

唐銳稱,公司一直在與某家寧波上市公司對接業務併購事宜,但收購方還需要春節後1-2個月時間才能完成項目盡調與資產評估。據他所述,公司有意出售智駕泊車業務,但保留移動充電機器人業務。

報道提到,縱目科技同步在推進老股東融資事項,但未能在春節之前引入資金解決員工的社保問題。

按照唐銳在會上的說法,後續如果順利跟上市公司完成交割,也許公司還有存續下去的可能性,也許沒有。但公司希望能用最小方式去維持業務,不至於馬上進入清算。

對於上述消息,縱目科技方面尚未有公開回應。

這家成立於2013年的公司,曾是國內領先的自動駕駛(AD)和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技術及產品供應商。公司業務涵蓋自動駕駛領域多個層面,曾爲50款車型提供智能駕駛解決方案,在ADAS市場、自動泊車解決方案市場等都佔據一定份額。公司與理想、長安、嵐圖等頭部車企建立合作,一度被視爲 “量產能力最強” 的本土Tier1(車廠一級供應商)。

公司創始人唐銳從清華大學本碩畢業後,在海外從事了近20年汽車電子半導體研發管理。當他看到國內汽車自動駕駛和輔助駕駛產業的機會時,便決定回國創業。他同時也是蠶叢機器人的創始人,該公司主要應用人工智能技術聚焦智慧能源領域。

唐銳執掌縱目科技期間,公司嘗試推出了多款新產品。2017年,其發佈了市場上第一個在停車場的l4級別自動駕駛應用:自主代客泊車系統,通過低速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在限定區域(園區、地上停車場及地下停車場等場景)的自主代客泊車功能。

在資本市場上,該公司曾多次衝刺IPO。2017年在新三板掛牌後不久摘牌,2022年轉戰科創板,又在2023年9月撤回申請,2024年港交所IPO也以失敗告終。

對於後續的經營問題,縱目科技試圖通過發展機器人業務自救,2024年推出自動駕駛充電機器人FlashBot閃電寶,但市場反應冷淡,還導致主業失血。有員工爆料,公司泊車技術停滯,高階智駕提案被否決,錯失轉型窗口,加上核心客戶流失,最終致使公司陷入絕境。

目前智駕行業整體競爭激烈,車企 “去Tier1化” 趨勢明顯,特斯拉、華爲等自研派崛起,擠壓了傳統供應商的生存空間。資本也迴歸理性,從 “賭賽道” 轉向 “看盈利”。

縱目科技的遭遇也給智駕行業發出警示,企業只有注重技術創新、穩健經營,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