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WAIC 2025丨對話雲天勵飛董事長陳寧:只有端、邊、雲協同,才能找到AI大規模落地最優解決方案

隨着AI Agent(智能體)的快速發展,推理芯片的重要性與日俱增。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WAIC 2025)期間,各大算力廠商紛紛拿出算力新產品。

雲天勵飛也於本次WAIC期間宣佈將全面聚焦AI芯片,未來,公司將圍繞邊緣計算、雲端大模型推理、具身智能三大核心佈局,打造國產算力“加速器”。

雲天勵飛董事長兼CEO陳寧表示:“以AI大模型和各類AI算法、推理芯片爲核心的AI技術,將在未來五年重新定義人類所有的電子產品,從可穿戴設備到手機等各類智能終端,從各種家用電器到電動汽車、人形機器人,所有電子設備都會變成各種場景的超級應用、個人助手。”

因此,陳寧認爲:“以推理芯片爲核心的AI推理算力網絡,未來五到十年將無處不在。”

推理芯片的時代來了

在陳寧看來,201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傑弗裡•辛頓帶着兩個博士生髮表的一篇論文,打開了第四次工業革命的序幕。在人工智能快速奔跑的13年裡,英偉達的GPGPU(通用圖形處理器)支撐了一個AI的訓練時代。

陳寧舉例說:“如果把AI當做一個本科生,從2012年至2025年,是這個學生出生、長大到拿到大學畢業證的過程。這個時代,我們稱之爲AI訓練時代。”

而隨着AI Agent的發展,未來將屬於推理時代。

陳寧認爲:“我們正在全面進入Agent帶來的應用普惠,應用無處不在。人人擁抱AI,標誌着全球人工智能由訓練進入到一個以應用爲導向的推理時代。”

在推理時代,所有電子產品都會被AI賦能,推理算力網絡將無處不在。而這一切,都需要各種各樣規格的推理芯片——從終端到邊緣側再到雲端大算力的推理芯片。

需要注意的是,推理也分爲雲側推理和邊緣側推理等。那麼,未來推理芯片市場中,是雲側推理市場規模更大,還是邊緣側推理市場規模更大?

對此,陳寧回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當下需要用雲端推理的方式來探索新場景,一旦新場景通過雲服務的方式證明可以實現價值閉環,就需要考慮大規模複製的問題。這種情況下,需要降低芯片成本,提高芯片性價比,就有可能走向更大規模的邊緣終端計算。”

在陳寧看來,這是一個端、邊、雲協同分工的問題。只有全棧式考慮端、邊、雲的協同分工,才能尋求一個場景,尋找到讓其大規模落地過程中具有最優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推理芯片:算力和成本如何考量?

在AI從出生到“上大學”的過程中,訓練效果的重要性遠高於成本。但當進入推理時代,人人都將使用AI賦能生活、工作的時候,推理的成本將會越發重要。

在雲天勵飛看來,芯片設計中,PPA是核心概念,分別指性能、功耗和麪積。從用戶視角看,PPA決定了這顆芯片能帶來多大的價值、使用成本是否可控、購買成本是否具備競爭力。算力固然是衡量芯片的重要指標,但並非唯一。對用戶而言,實際使用中更需要兼顧成本、適配性等多重因素。

就邊緣側推理芯片而言,是算力、內存大更重要,還是定製化服務更重要?基於對細分領域的瞭解,從而搭配更合適的算力,是否比更大的算力更重要?

陳寧告訴記者:“雲側推理和邊緣推理核心關注的性能指標不一樣。雲側推理更多考慮在多用戶並行情況下,大算力推理芯片硬件採購成本,以及運營推理芯片集羣的電費等運營成本。但對於邊緣計算,它對芯片本身的硬件採購成本更加敏感,以及更加註重芯片運行過程中與場景結合的有效算力。綜合有效算力和硬件成本,考量硬件設備的性價比,這纔是關鍵。”

可以看出,推理芯片正在成爲推動AI應用規模化部署的核心動力,在此背景下,雲天勵飛正聚焦邊緣計算、雲端大模型推理加速和具身智能,全面構建國產高性價比推理芯片技術和產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