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科大訊飛業績會!董事長劉慶峰:希望提到學習機,用戶想到的就是科大訊飛
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管越
千億市值AI大模型企業交出了半年成績單。
8月21日晚間,科大訊飛(002230.SZ)發佈2025年半年報,並於8月22日下午召開業績說明會。
報告期內,科大訊飛實現營收109.11億元,首次在半年度突破百億元大關,同比增長17.01%;歸母淨利潤爲-2.39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4.01億元,減虧幅度達40.37%;扣非歸母淨利潤爲-3.64億元,同比減虧24.62%。
在業績說明會上,科大訊飛副總裁兼董秘江濤表示,對下半年有很好的信心能夠保持更高的增長勢能;劉慶峰稱,有信心將星火大模型在全國產算力上持續對標全球最好的水平。
“三駕馬車”中C端業務增長最快
天眼查顯示,科大訊飛成立於1999年12月,2008年在深交所上市,主要從事智能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計算機視覺、語音技術研究、軟件及芯片產品開發、語音信息服務等核心技術研究,並積極推動人工智能產品和行業應用落地。
自上市至今,科大訊飛首次單季度虧損出現在2020年一季度,2023年一季度、2024年一季度和二季度也出現虧損,但各年剩餘季度盈利均覆蓋虧損並保持全年盈利。
江濤介紹稱,“公司業務有季節性因素,G端、B端、C端業務收入都集中在下半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在歷史上首次破百億,我們對下半年有很好的信心能夠保持更高的增長勢能。”
根據財報,科大訊飛G端業務包括教育新基建、因材施教和平臺智能化升級等綜合解決方案;B端業務包括面向學校的智慧黑板、智慧課堂、英語聽說課堂、AI創新教育等;C端業務包括AI學習機、個性化學習手冊、易聽說、英語寶、課後服務等。
科大訊飛上半年業績大增的驅動力是什麼?江濤表示,在公司G端、B端、C端的“三駕馬車”中,C端業務是“增長最快的發動機”,上半年增長了38%,且收入回款率較高。
財報稱,科大訊飛“AI學習機2025年上半年收入繼續保持翻番增長”。江濤解釋稱,“科大訊飛的人工智能相關產品落地已進入營銷發力階段,上半年C端營銷推廣費用爲7.2億元,同比增長90%。”
劉慶峰在後續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科大訊飛廣告費並非主要投向效果類廣告“買流量”,“流量一停銷量就沒了”,而是“有一大半投入到品牌廣告上,類似《一站到底》《最強大腦》。”劉慶峰稱,公司希望達到的效果是“要買學習機就想到科大訊飛”,“希望像蘋果手機一樣被大家高度認可”。
不過,江濤指出,“營銷發力的前提是產品實實在在的應用價值。過去半年裡,訊飛的AI學習機無論在一對一精準學還是一對一答疑輔導方面都有了顯著提升,好評率、完學率、學會率都在AI加持下持續改善。”
劉慶峰也指出,“訊飛學習機是同品類中第一個融入AI概念、‘因材施教’概念的學習機,而且是中國唯一一個把答題、批改、推薦、輔學等一整套鏈條都做透,真正實現端到端減負增效的產品。”
而在G端,江濤稱,“由於教育和醫療是剛需,而科大訊飛又擁有着看得見摸得着的成果,因此在專項債、超長期國債等資源投入的支持下,公司G端業務在一線大區的中標合同金額也實現了91%的增長。“
江濤表示,很多投資者關心G端業務的回款問題。公司的做法是,“疫情之後簽署ToG相關協議時會把政府資金是否有保障作爲重要的前提條件”。江濤稱,近幾年公司銷售回款率持續提升,2025年上半年銷售回款首次突破百億達到103億,同比增長14.99%。此外,“公司實際發生壞賬率非常低,近六年來累計覈銷壞賬僅2000多萬。”
全國產算力大模型持續對標全球最好水平
在此次業績說明會上,星火大模型被頻繁提及。
作爲“純國產”算力訓練的大模型,星火大模型和國內外主流模型有何區別?
劉慶峰稱,近期國內外各廠商都發布了新一代通用大模型,但整體上並不完全是新一代產品,只是在舊版本基礎上的升級。而通用模型落實到代碼、科研、數學等複雜場景和領域的落地時仍然存在較大侷限。2024年9月13日,OpenAI發佈o1大模型讓人們認識到,強化學習和慢思考未必需要“喂”完整數據,可能“喂”一個結果性數據就能讓機器進行自主學習。
而星火大模型做的正是這樣一個深度推理模型。劉慶峰表示,技術上科大訊飛“在去年10月份就走完了”,只是礙於國產算力不足,“別人三個月,我們要一年多;別人幾千萬美金,我們要幾億美金”,因此公司花了非常艱苦的過程提升大模型運行效率。
“訊飛星火420版本是中國第一個把快思考和慢思考放在一個平臺上訓練的大模型”。劉慶峰稱。
此外,星火大模型的優勢還在於在國產平臺上用更少的算力、更小的模型訓練出底座模型完全對標的能力。“在全國產算力上,我們絕對有信心持續對標全球最好的水平,但是必須容忍,每一個新的算法應用都要比用英偉達顯卡慢三個月左右,因爲需要去打磨”,劉慶峰表示,“所有積累下來的痛苦都意味着,未來真正在重要領域我們有自己的主權大模型。”
劉慶峰還表示,星火大模型還有一個優勢就是在行業中真正實現了落地。公司下一個核心重點就是把行業模型做到全球第一。此外還要把幻覺和價值觀治理放在特別重要的領域。
星火大模型的進步,或許要歸功於科大訊飛持續的高強度研發投入。江濤表示,公司上半年研發投入23.92億,同比增長9.2%,在營收中佔比爲21.92%。其中,用在星火大模型上的核心技術投入增加了8200萬。
不過,此前有投資者質疑,在大模型上的資金投入是否會成爲“無底洞”?江濤稱,隨着國產超大規模智算平臺“飛星二號”啓動及國家重點項目支持,預計星火大模型核心技術投入不會出現大幅度增長,同時能保持綜合能力在業界第一。
面向未來,江濤稱,公司非常有信心在未來幾年充分把握人工智能商業化落地的三大紅利。一是在技術迭代和政府政策的雙重驅動下,人工智能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既包括教育、醫療等民生行業,也包括能源、交通、金融、通信等實體經濟;二是保持推進科大訊飛軟硬件一體化的創新,成爲人工智能創新的沃土;三是依託大模型自主可控和多語言能力,繼續放大人工智能的出海能力。
本文源自:時代週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