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浪潮涌動濟南起步區
齊魯網·閃電新聞7月15日訊近期,首條L4級智能網聯公交線在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正式亮相,向市民開放預約體驗。與傳統公交車不同,L4級屬於高度自動駕駛,能夠自動超車、避障,精準停靠。只要說出指令,車輛便能迅速精準執行。這抹流動的科技剪影,正是起步區智慧圖景的生動縮影。
作爲山東唯一的國家級“車路雲一體化”試點,一座能思考、可進化、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之城,正在濟南黃河北岸悄然拔節生長。
在這裡,智慧場景應用早已像毛細血管般滲透城市肌理,融入生活的每個瞬間。
政務服務大廳裡,“黃小政”憑藉DeepSeek強大的數據分析與交互能力,以智能問答引導羣衆申報業務,提供全天在線諮詢,大幅減少了羣衆辦事的奔波之苦;新型智慧城市運營智慧中心,智慧執法系統,突破傳統人力監管侷限,構建起“空—天—地”協同作戰的監管矩陣,衛星遙感全域掃描,無人機高空巡查違建動向,地面物聯設備精準監測揚塵噪聲……把傳統人力監管的“盲區”變成了“全視角”;萬畝國際糧食增產減損示範區裡,日常管理技術人員僅需兩人,手機一鍵即可實現作業過程無人化;大橋街道鵲華理想社區入選省級標杆智慧社區,讓居民在家門口享受到智能便利;濟水路上的青灰色路燈,看似普通卻身兼數職——照明、監控、環境監測、一鍵報警,數據實時傳至管理平臺,化身城市敏銳的“神經末梢”;智慧黃河特色應用平臺,全方位監測起步區黃河流經河段,有效防範汛情、火情,爲百姓築牢安全屏障。
起步區要建成一座什麼樣的智慧之城?其建設方向與目標在多項規劃中清晰可見。
《關於加快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的意見》將“創新建設智慧城市”作爲打造“六個城”之一來推進,明確提出“打造能思考、可進化、會呼吸、有溫度的智慧之城”。《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智慧城市發展規劃》則規劃了具體路徑,到2025年底,基本建成“爲民服務全程全時、城市治理高效有序、數據開放共融共享、經濟發展綠色開源、網絡空間安全清朗”的智慧起步區。
如今,這片土地上的智慧場景正加速生長、實景呈現。作爲山東唯一的國家級“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城市,起步區已成爲全國首個在城市中實現規模化建成智能感知路網的新城,10餘條新建智能感知道路通車,另有20多條即將建成投入使用,爲未來交通勾勒出清晰輪廓。按照規劃,到2026年,濟南起步區將完成200公里道路、117個路口網聯設施建設,部署無人駕駛車輛150輛以上,聯網社會車輛2萬輛。讓“聰明的車”跑在“智慧的路”上成爲現實。
不僅如此,智慧生活的觸角正延伸至每個角落。根據發佈的車路雲一體化場景需求清單,起步區將圍繞交通管理、物流運輸、出行效率提升等需求,以應用爲牽引,完成全區現有450平方公里直管區道路的智能設施升級和完善,佈局智慧交管、智慧公交、智慧物流、智慧環衛、智慧社區、低空無人機應用等6類場景。其中,快遞無人車推廣已明確時間表,到2026年部署無人快遞車100輛,構建城市快遞分撥中心到社區快遞網點(驛站)的末端配送服務,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觸摸到智慧生活的便捷與溫度。
起步區何以成長爲一座智慧之城?其“先手棋”的前瞻佈局與政策的持續加碼是兩大核心支撐。
二者協同發力,爲智慧城市建設注入強勁動能。起步區自批覆建設之初,便確立了“智慧城市與現實城市同步規劃、同步建設”的理念,將數字化基因深植城市發展的每一步。
打造全球領先的“數字孿生城市”是關鍵落子,通過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將物理城市映射至數字空間,從而大大提高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精準度,讓城市運行更加順暢、高效。其數字城市平臺建設項目榮膺“2024中國智慧城市先鋒榜優秀案例”。這種前瞻性佈局,讓起步區在智慧城市建設中搶佔先機,從源頭避免了“先建後改”的被動,築牢了智慧之城的堅實底座。
強有力的政策支撐同樣不可或缺,《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建設實施方案》《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十四五”智慧城市發展規劃》《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車路雲一體化試點建設方案》等一系列頂層設計文件,爲智慧城市建設提供了清晰而具體的行動指南。
智慧城市建設絕非概念或口號,起步區的實踐蘊含着哪些深層邏輯?
智慧城市建設,是一場深刻的社會經濟變革,其本質是融合數字技術工具理性和人民中心價值理性的共同體,更是提升羣衆滿意度的系統工程。可以說智慧城市的終極目標,就是讓生活更美好。起步區智慧城市建設始終圍繞“人”展開,這便是最動人的溫度。
智慧城市的核心驅動力,在於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實現數據資源的高效流轉與價值釋放。這不僅能顯著提升城市治理的精細化水平,更能爲產業升級注入強勁動能,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又爲新興產業開闢出廣闊的成長空間。
起步區在智慧化建設中,注重智能化、數字化技術在汽車、金融、農業、航空等領域場景的應用,鼓勵人工智能、新能源、綠色低碳技術先行先試,促進產業數字化、能源結構與產業結構優化提升。
如今,數字產業在此蓬勃興起,數字經濟與智慧物流產業園內企業加速集聚;機器人產業正以構建百億級產業集羣爲目標,力爭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機器人產業高地;新能源汽車、愛旭太陽能等項目領跑,氫能等未來產業加速佈局,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格局基本形成。2024年,起步區獲批全省唯一綜合智慧能源試點,爲區域智慧化建設再添重要抓手。
黃河奔涌,不捨晝夜,城市建設如火如荼,起步區正以看得見的速度與溫度,將“智慧之城”的藍圖變爲現實。在這片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未來,更多智慧場景將持續涌現,讓“美好”真正觸手可及。濟南黃河北岸的未來,值得期待。
閃電新聞記者 馮宜雯 吳政宏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