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工“小提案”帶來“大改變”

指尖上的平臺匯聚職工“金點子”

本報記者 田國壘 本報通訊員 孔國政 李建軍

“自實訓基地投運以來,承辦了多項技術比武,有200餘人次的一線職工在此參加培訓。”近日,站在設施齊全的綜合實訓基地前,華能聊城熱電有限公司檢修部職工李宏圖一臉自豪。

2024年,李宏圖巡檢時注意到一廢舊車間閒置了許久,於是他通過公司工會網上管理平臺提出一項建議——利用該車間打造一個實訓基地。公司工會收到這一建議後,經過研究並予以採納,綜合實訓基地很快就建起來了。

華能聊城熱電有限公司工會副主席尹宗祥介紹,爲進一步貼近職工、貼近實際、貼近生產,公司設計開發了網上工會管理平臺,設有“合理化建議徵集”“職工代表提案”“管理創新成果申報”“技術創新成果申報”四大模塊,實現收集整理職工代表提案、合理化建議、創新成果申報的全流程管理網上辦理。

搭好平臺是第一步,職工積極參與纔是關鍵。公司工會堅持“改善即時創新、人人可以創新、時時可以創新”的理念,號召職工圍繞轉型發展、提質增效、安全生產、職工創新等重點任務和日常工作中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積極建言獻策。網上管理平臺對職工申報的基本信息、詳細內容或建議、成果或預計成效、經費、確認信息等進行全流程展示。公司工會建立了激勵機制,每個模塊設立專業評審組,根據活動節點進行總結評比,每月對評比情況下發通報,年底進行彙總評比表彰,評出“十佳創新工匠”“十佳創新成果”“十佳合理化建議”等。對突出貢獻者在公司職代會上進行表彰,優秀成果推薦報送上級單位。

自網上管理平臺運營以來,公司工會累計收到職工提案91件,正式立案13件,提案處置率100%。徵集創新成果750條,合理化建議451條,累計獲得科技專利受理29項、授權11項,研發投入完成率110.81%。其中,“強化培訓,加強人才梯隊建設,提升職工業務技能水平”“與產業方聯合爭取聊城市風電資源開發權”等13件提案通過平臺申報提交後,並經職代會審議通過後立案,爲企業節約運營成本約100萬元。

一份職工提案引發一場“創效改革”

本報記者 賴志凱 本報通訊員 王鵬浩

一份提案,直接催生企業工會開展一場“跑冒滴漏”專項治理行動。這是近期發生在中鐵六局路橋公司的一件新鮮事。

這份提案是2024年3月公司職工代表大會上職工代表夏元提交的《關於加強施工過程成本精細化管理的提案》。

收到提案後,公司工會迅速組建專項工作組,聯合商務、工程、物資等6個部門深入15個項目現場調研。通過現場“查—問—看”梳理出易發的材料損耗、機械閒置等7大類45項具體問題。各部門結合日常檢查、審計巡查發現的問題,制定了《項目管控“跑冒滴漏”問題清單》,提出整改建議53條,並經職工代表聯席會議審議通過《“跑冒滴漏”專項治理實施方案》,形成“職工提案—工會督辦—部門落實—代表評議”閉環機制。同時,全公司範圍開展深挖細查“跑冒滴漏”問題,制定了覆蓋面更廣、針對性更強的“一項一策”。各單位明確職責分工,細化考覈指標,壓實“一項一策”工作責任,把治理工作貫穿到項目管理全過程。

“只有把項目部當作自己的家精心管理,才能堵住效益流失點。”大同項目部女職工代表李雅婷在分享治理成果時說道。她所在的項目部鼓勵職工優先選擇公共交通出行,車輛使用費用下降了23%;食堂實行報餐制度,有效避免了食物浪費,每月食材成本降低了15%。

據介紹,該公司各單位緊盯項目管理中的效益流失點出實招。例如,利鹹項目部在隧道初支及二襯施工中,採用“三噴兩刮一掃面”“壓密式傳感器、帶模注漿”先進工藝,在提升工程質量的同時,降低混凝土超耗28%;安盤高速項目在樁基施工中採用旋挖鑽+衝擊鑽配合鑽孔方式,將混凝土超耗從13%控制到6%;機械設備項目部對混凝土拌合站電氣控制程序進行改造,實現上料平皮帶的自動啓停,全年節約用電4340.8千瓦時。

來源:工人日報